郭子仪侍奉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皇帝,担任中书令长达二十四年,经历了二十四次考核,位极人臣。俸禄多达每月二万缗,其他田庄房产等收入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他府库中珍宝堆积如山。家中人口接近三千,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在朝廷担任高官;孙子达数十人,每次他们向他问安时,因为人多他都不能全部叫出名字,只是点头而已。当时统领军队的大将,像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碱等,都曾是他麾下的偏裨小校,后来在他的提携下,各自建功立业,获得高官显爵。
虽然他们已经这样的显贵了,但郭子仪还是像以前一样使唤他们,就像使唤奴仆一样;就是郭子仪家里的人见了他们三人,也像见了寻常的奴仆一样,不觉得他们已经贵为王公,富贵已极。
当时,郭子仪对大唐忠心耿耿,功业天下无双,天下的安危,都系在他一人的身上,有他在则天下安定,他不在则天下危险了,这种状况持续了将近三十年。唐朝的江山社稷在当时能够转危为安,不至于断绝,这都是郭子仪的功劳。
一般来说,大臣功高震主,大臣也就危险了,然而郭子仪功盖天下,君主却不对他心怀疑虑,最后得到善终。一般来说,人臣身居高位容易被人妒忌,郭子仪担任中书令长达二十四年,位极人臣却没有人妒忌他。晚年爵位尊崇,子孙繁盛、显贵,在生活中他虽然极尽奢华,但人们却认为那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不妥。郭子仪享年八十五岁,最后无疾而终。他麾下的将领后来相继立功,获得高官显爵的人很多,并不止有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碱等数人。
自古以来,人臣建立功勋的,如果不是遇上明君,很少有不被猜忌,而遭遇灭顶之灾的。唐朝中期,肃宗、代宗及德宗,昏庸愚昧对大臣常常心怀疑虑,当时建立功勋的大臣,像拥戴肃宗登基为帝的建宁王李谈,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都不得善终,甚至父子兄弟都被处死,当时的形势可想而知。然而,郭子仪忠义日月可鉴,以至诚不二之心,始终不渝,取得心怀猜忌的君主的信任,安定国家,得到善终,可以为后世人臣的模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