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是怎么分的?
我刚工作那会儿,还很贪玩,我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分成两块,一块是工作时间,朝九晚五,一块是业余时间,下班后的时间都是业余的自己的时间。我的工作俗称坐办公室的,所以工作时间基本上呆在办公室里。下班后就跑出去玩儿。
把时间分成这样两块的做法,会导致一些问题。
1. 在工作时间只做工作的事情(这个没问题),在业余时间只做自己的事情(跟工作无关的事情)。
2. 下班后如果碰上一点工作上的事情,比如晚上需要收个邮件,接老板的电话,就很不情愿。
3. 了解行业信息、和客户保持联络、培训学习,这些都是工作,所以不在业余时间做。
4. 抵触加班,即使是按需加班,频率不高。
……
作为职场新人,其实我是分不清楚工作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的。我很容易地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我以为只有本岗位职能才是工作的事情,我还以为自己的事情就只有玩儿。
这其实是做学生的时候就没搞清楚。上学时,世上只有两件事:上学和玩儿。
按这个逻辑,上班后自然世上只有两件事:上班和玩儿。
然而,上学和学习是两码事,上班和工作也是两码事。后者的内容要比前者丰富得多。
我把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分得如此清楚,简单粗暴一切二。几年后,我获得的是,职场进步缓慢,同时港剧美剧一部没落(也没见练成一口粤语美语),买买买功力见长(也没买成时尚买手)。
看到昔日的同学们有的拿到了硕士,有的考雅思出国,有的屡获晋升。我也不以为意,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觉得自己太闲了。我开始在下班后学习。
学习得多了,逐渐发现了发展的方向,于是时间不够用了。我开始打工作时间的主意。
一开始是提高效率,把核心工作在50%的时间里完成,剩下50%用于学习。
后来发现,工作上的琐事仍然会占有剩下50%中80%,我就把琐事拆散,合并同类项,集中在一个时间里面处理,这样有时需要加班。这时,加班变成了自己的选择。
再后来,核心工作也被我拆散,在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里,和学习、玩儿一起搭配着,统筹安排。
现在,工作时间我会翻两页书,下班路上我会给客户发消息,周末安排半天时间在线工作,也有过请年假去学课程。计划周期也从以“天”为单位,慢慢变成了“周”为单位,以“月”为单位,学习计划以“年”为单位。
时间本身是不分功能的,就像钱是不分用途的。
我以前没有看到,其实我是自由的。
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把连贯的时间切成了两块,但不等于我们就是按这两块来活的。我们得活成自己的样子,我们可以先把时间安排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可以参考这样的步骤:
1. 写下一天的事情和时间,记流水账就可以,记连续7天。
2. 以一周为单位。除去吃饭、睡觉、陪家人的时间。
3. 挑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安排好时间。
4. 其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合并同类项(比如所有要打的电话,以及需要出门办理的事情),安排好时间。
5. 有一些留白,和娱乐的时间。
6. 还有事情没有安排?没关系,它们会自己消失的。
新年开工,试试把所有时间统筹安排,你会至少有两个发现:
1. 对时间的想法改变了,思维有了一些变化,感觉到了一丝自由的味道。
2. 通过统筹时间安排事情,在时间上有了一定的自由。
讲到自由,我想起了古典老师在“得到”课程“超级个体”里讲述的查尔斯·汉迪和组合式工作的故事。
汉迪被誉为欧洲的彼得·德鲁克,他的组合式工作被认为是终极理想的自由职业样式:每年6个月时间连续工作,3个月用于学习,2个月用于陪家人,1个月从事义务工作。
一方面,每个部分由于连续做事,效率奇高;另一方面,每个部分赋予人的归属感和意义感都能获得,保持生涯平衡。
汉迪的方式我们很难做到,但可以从这里倒推,如果以一个月为单位,你希望怎样安排?如果以一周为单位,你希望怎样安排?
我原本以为我刚工作那会儿浪费了很多时间,然而我有我的幸运。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了初步的调整——把所有时间统筹安排,这样的实践是一种直观体验,使得汉迪和他的组合式工作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推动我继续调整、坚持、再调整,一步步达成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组合式工作方式。
这样的调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