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人参(Panax ginsengC. A. Mey,别名:圆参),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
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复叶掌状,小叶3~5片;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开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小花梗长约0.5厘米;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花期5-6月,果期6-9月。它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在中国,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中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生长习性
人参多生长在具有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的气候条件下,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一般生长在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为宜。
分布范围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东经117.5°-134°之间,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河北、山西、山东有引种。苏联、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按产地可分成美国、中国东北、朝鲜人参。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不同,前者的参面横纹比后者更明显,进口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主治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禁忌:
1、实证、热证忌服。
2、服人参当天或24小时内忌萝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4、《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5、《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6、《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7、《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8、《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9、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10、忌用五金炊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