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矩阵是通过不同的业务线和产品组合,共同构成的一个产品集群。这些业务与产品在整个产品矩阵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和角色,相互协同、互为支撑、相互导流,带动用户增长。
既然是演化,那肯定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核心的产品或者业务线,比如猿辅导最开始是信息匹配,是一个平台,但是效果不好,好的数据是题库,那把题库单一要素最大化后慢慢收题后会去看题目讲解,那对应的题目讲解小视频上线,等等发现用户需求后形成了产品矩阵。这个矩阵是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进行划分的,比如好未来是把教、练、测这几个场景融合在了一个APP里,但是猿辅导把它分拆开来形成学习闭环。所以我们在思考做产品矩阵的时候要注意形成商业闭环,是不是相互协同,互为支撑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5160/81a382fcd9fd3015.png)
其次猿辅导里讲了粉笔网的案例也很值得思考。产品上线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因为市场没有培育好很多创业企业就成了先烈。很重要的一个例子,瀛海威时空。这家公司向我们中国老百姓科普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创始人张树新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织网人”。当年的瀛海威时空,在北京的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竖立了一块非常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被视为中国开始普及互联网应用的里程碑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时时机不成熟,但是时机和市场都成熟了,也是可以重启业务和产品的,比如小米的手环。
产品矩阵是一横一纵的集合。横是指矩阵是由多少业务线组成的,而纵则是指每条业务线是由多少产品组成的,产品的横和纵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相互支撑的矩阵。也就是说,不同的产品业务的横和纵构成了一个矩阵模型,每条业务线下的产品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多维的、立体的、交叉的增长模型。
比如阿里巴巴,它的业务有商品交易、金融、阿里云、还有其他各种业务线,而商品交易里有淘宝、1688、天猫、盒马生鲜等等;而金融下有支付宝、网商银行等,互相支持,互相引流,还可以串联各个产品的用户触网场景,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的增长。
未来,鲜活的数据资产才是企业真正拥有的资产。
产品矩阵和组合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产品的协同效应和增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并非越多越好
进行产品矩阵的构建和业务的延伸,则要根据公司的战略、业务情况、竞争环境等进行综合判断。产品矩阵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不是产品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业务的发展而来。
2、 产品之间忌相互“残杀”
产品矩阵的一个构建原则:“最大化覆盖,最小化交叉”。也就是说,不同产品之间要覆盖不同的用户需求和场景,以避免产品之间用户需求的重度重合,产品组合是以用户细分和分层为基础的。
产品矩阵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重要的是产品矩阵是否存在组合效应,也就是1+1大于2的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