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知行合一(第四周)(下)

认知|知行合一(第四周)(下)

作者: 位凤莲的践行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1:08 被阅读0次

    认知|知行合一(第四周)(上)

    位凤莲的践行之旅

    同步

    很多时间我们都觉得为什么我懂得了那么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很多游戏厅都有开摩托或车类的游戏(太多类似的)得分很高,但能代表生活中这个技能掌握的很好了吗?这很多人都能明白,这两种情况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其实我觉得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真实的问题是没有做到同步。

    同步最开始出现是应用在网络科技上,就在年前我还是搞不懂为什么kindle里我明明删除了某本书,为什么在手机kindle里这本书还存在,最后还是一个淘宝卖家告诉必须在亚马逊官网上才能彻底删除,在终端是没有办法改动的,也就是终端没有办法做到同步。

    同步在不同领域的理解

    1、相由心生 佛教有个词语叫“相由心生”,就是:人在外在的相,也叫“镜”,就是你的“心”的呈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种体验,一个不漂亮的人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的明明很漂亮的外观却给人很苛刻的感觉,这也是“相由心生”。
    2、离婚基因 以前我总想不通,为什么不在不同的地方会遇到类似的人和事,后来慢慢的明白的,你的理念决定你的处事、交际方式,即使在不同的地方和人群,但总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跟一个人离婚基因有关。 离婚基因,它是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一个人和外围的合作程度是受到一个人的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有关。催产素越高和周围人合作的能力就越高。一个人的催产素和受体过少,和周围不能很好的融合,跳槽之后继续跳槽,离婚之后继续离婚。因为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知行合一的本质

    同样的一个景用不同的手机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同样的景同样是手机,只是因为内部的设备是不同的出来的效果就会明显不同。如果这个例子把相机比喻成“知”,那么相片就是“行”的结果。

    就像上篇文章说的: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以为“知识”就在那里,随时就可以拿到,拿到就是自己“知”了,懂得了知识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不是的,就像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书法是好的,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写出这样好的书法。知只有和行达到同步才是真正的知。

    知是未发动的行,行是已经实现的知。

    认知+行为=学+习

    上篇文章我们也提到:认知就是神经元之间高带宽的连接。
    神经元从“偶然的连接”到“固定的连接”需要不断的建立连接,重复的连接。就像我们如果真的想掌握一项技能、一个习惯,就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是一样的。最后达到知和行同步,这个技能或习惯也就养成了。 神经元的建立连接,从“偶然连接”到“固定连接”,从“低带宽连接”到“高带宽连接”的过程,就是一种练习的过程。

    所以, 知行合一,认知和行为的合一,就是学和习的合一。

    “知行合一”应包含两个方面:
    1、“行”本身是“知”的一个同步的结果。
    2、“知”是反复“行”形成的一个固定连接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是“知行合一”,这也正是“知行合一”的本质。

    怎么做到正确的“反思”

    说实话,这部分我自己做的不怎么样,所以想要写出来很有说服力的文字也不可能。我在想我所谓的反思很多情况下只能算机械的“复盘”。

    而现在明白“反思”和“复盘”的区别可能就是目前的收获吧。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以前想的反思是不是一样的:反思就是把自己以前做的事情从头到尾的捋一遍,觉得目前的自己做怎么做,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明白了,想有反思的能力,就需要你有“天外飞仙”的能力,就是你必须有抽身事外的能力,以别人的眼光做看到自己做的事情,这也是自己要努力去练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知行合一(第四周)(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i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