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常常看着厨房门口透进来的晨光发呆。我很好奇,太阳到了什么样的角度,刚好在门口形成了这束光;我很着迷,在晨光里飞舞的粉尘,它们是如此轻快,如此兴奋地汇聚在那束光里。有时候,甚至会希望自己变成一颗尘土,也钻到那束光里去,任意飞舞。
随着日渐长大,离开家乡二十多年,心中依然装着那束光,人却沦陷在“暗无天日”的家务琐事里。我以为这就是我的人生了。
直到2016年的9.1日,我在简书上写下的第一篇文章《真爱,与长相无关》,心便随着文字的阐述而渐渐打开,曾经的那束光便再次透了出来,照亮了我的梦想。多年以来,我只是一个阅读者,我以为写文字与画画是由别人来完成的事,而我只能遥望。而在简书,不需要遥望,只需要开始与坚持。
到这一篇为止,不知不觉,就发表了570篇,这些包括我自己写的三万多字短篇小说《疯妈妈走了》、三万多字的童年回忆录《童心未泯》、已经签了版权合约的十二万字的女儿培养记录《我带女儿打乒乓》,还有女儿的一些文章记录,其余的便是我日常生活里的各种叨叨了。不敢想象,一地鸡毛二胎生活也让我记录了几十万字!
从一开始的阅读量过百就沾沾自喜到现在时不时能上千,曾经暗喜的心到了现在却已是平淡。曾经担心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两年,现在已经可以随意输出了。
这两年,除了写作,还开始了画画。从苦涩的临摹到现在的简单却也自由的原创,心里深深体会到坚持与累积才能让自己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更值得安慰的是,这一路上的写写画画,遇见了很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现实的世道里,这些朋友和我一样,都像那束光里的浮尘,在自己的内心里任意飞舞着,相互鼓励,相互吸引,相互温暖着。
那些总是恐怕有一天会被我忘记的童年往事,我再也不担心会丢失;养育孩子的日常里,常常触动我们的心,让我们产生更深爱意的那些点点滴滴,我也不再操心要反复跟长大了的孩子赘述了;生活里那些点燃自己对未来之火的人与事,也都变成了我感恩笔记,包括夫妻之间的包容与鼓励。总有一天,它们变成我生命里走过的印记。

因为写作与画画,我常常需要“思考人生”。思考生活里发生的悲与喜,思考养育孩子的哭与笑,思考我们的情绪带给我们的生活什么影响,思考我们的心态带给我们的生活什么改变。多一分思考之后,处理事情便不再鲁莽,对未来便不再常常焦虑,对孩子便不再苛刻,对人与事便不再强求。
这两年,不时有朋友建议我去工作。也许他们觉得我还有社会价值,也许他们觉得我的经济配不上我的梦想,也许他们觉得我应该像“正确的人”一样去过“标准的人生”。不是我逃避职场,而是我越来越觉得难得的自由正是我多年的寻觅。这些自由,让我与孩子陪伴的时间更多,也让自己越来越接近梦想的生活。多年前,我以为写作与画画将会是我退休后的首选生活模式,既然现在就可以做快乐的事,为什么不?写作与画画还不能带给我任何变现,却带给我内心的平静,我觉得已经足够。
现在的社会,总是以学历与收入来当作衡量成功的标准。但是也有很多人,拿到高学历与高收入之后更加迷茫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两年,虽然我们依然清贫,但是我的内心却渐渐变得丰盈,因为我能深深感受到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多么重要又多么幸福的事情。经历过人生的高高低低,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活着是多么的重要,能快乐地活着更是无比的重要。
感恩两年前遇见简书,它是再次照亮我人生的光。它让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心中的这束光,它让我知道,无论是少年,中年还是暮年,只要内心透着这束光,梦想便有路可寻,生命便有意义。
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真爱,与长相无关》
我在简书签了版权合约的系列——《我带女儿打乒乓》
女儿获得金奖的童话——《我是如何找到妈妈来投胎的》
我的签约记事——《那个油而不腻的大妈终于签约了》
我的学画历程——《全职妈妈的学画之路》
我的原创绘本1、《下雨啦!快跑啊!》2、《爸爸回来啦!》3、《外婆家的稀奇古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