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2626/ed7e86bb0817dd18.jpg)
第一节:缺乏自我的迷茫
缺乏自我的迷茫症状:
1.行为:对自己身心以及当下的不接受,如:整容、修饰改等方法去改变外在。
2.表现:总是自责,有羞愧感、有不安全感、缺陷感和优越感等等。
3.症状:会上瘾,会依赖电脑、一段情感或某个人或一个团体等等,而获得一种存在感。
4.加重体现 :遇到困难、困境、变故等情况出现,会把自己变得一文不值没有提升能量的行动力。
总是对一些问题做一些最坏的打算。总是不能让自己停下来,甚至影响睡眠。
5.不断进行批判,自己不够好、各种不自信。
6.再把这种延伸到生活里,指责人不好、环境不错、文化不好,对世界不接纳,其实也是带着一个对自己的不接纳的状态。
如何解决问题,不与自己对抗。
原因: 我们把自己看做成为错误分离。错误的把自己的局部的看法,当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需践行:记录自己的优点而不是评判自己。
生活里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不够好的地方,我们还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我们需要在生活里留意自己的念头,留意自己与外部的连接,【带着觉察带着不评判去接纳自己的不足。】
提出问题、看到问题、也看到方法,这样才可以走向觉醒的道路。
记录:
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身心灵课程或书籍,也许是在这里可以同频,即使是看到自己的不堪,也有种被认同被接纳感。
这是不是自己的舒适区呢?
现实生活里物质事物享受好像已经满足不了这颗小小的内心,而课程或书籍却可以得到滋养,会让人的头脑产生【兴奋感】。
这种小兴奋又好像可以滋养,是可以逃离生活里种种不甘吧?
对自己的【不接纳】仍是我需要修炼的课题,看到自己一次次掉进【比较心】的漩涡里扑腾着,这些都是内耗。
也许一下子改变不了大脑的惯性模式,它更想瘾君子一样,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没关系,踩坑 →填坑 再踩坑→填坑的过程里,填坑的经验会增加,泄气的时间在减短,也是在成长不是吗?
越发觉得研究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12626/586abc63a5987b8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