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过了《认知觉醒》后,我似乎对如何有效学习有了较透彻的理解;而读过《儿童读写三十讲》,我真的明白了学习的本质——训练理解力,培养内驱力。所以寒假开始,我便筹备开启“以自动化阅读训练理解力”这一工程。说是工程,因为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老师方面,需要统一老师们的思想,培训老师们明白这一活动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方面,需要阅读的内容与时间,而阅读内容,还需要老师来研发,好在,这几年的读书节,我们一直在做阅读书目的开发这一工作。
开学第一周,我即召开语文教研组长的会议,从组长着手开启这一工作;会后,收集老师们的做法,发现老师们没有理解我的意图。第二周,再次召开组长及扩大会议,再次培训引领,并单独与课程实施中心交流沟通,终于实现了执行层面的大致统一。趁热打铁,让他们分年级研制阅读的长文和书目。第三周,书目出炉,但不是很符合要求;第四周,逐一修改调换,最终出台了我们的书目,并第一个在我们的班级开始实施。
如何监控孩子们的阅读呢?第五周开始,我的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我让孩子们就自己整理的阅读记录卡,进行口语交际,说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计划、阅读收获、阅读感悟,介绍印象深刻的书或阅读故事。
各班的进程,则是让语文老师带着孩子们书写自己的阅读历程与推进情况。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还在调度中。阅读书目与挑战的长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上个周末,我阅读了“青蛙与蟾蜍”丛书,发现这套丛书里的二十个小故事,故事内容中重复性语言较多,正适合长文挑战,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于是,周一下午跟一年级的小能人交流长文挑战进度,她的做法也很有价值:她利用我转发的绘本故事,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阅读,效果也非常好。证明了师傅领进门的关键性。当然,她也是有担心的,担心其他老师做不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