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任务型语言教学》问题梳(十一)P100-115

《任务型语言教学》问题梳(十一)P100-115

作者: 淡泊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22:58 被阅读0次

    1.基于4.2部分内容,阐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实现知识“自动化”提取以及能力“自动化”运用?

    2.阅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4.3),结合2011年版课标和2017年版课标,谈谈这部分内容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是什么。一 知识与能力。以下为唐老师的解释:

    1. 概念

    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知识与能力要被区分开。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语篇与语用知识;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知识,还有各种有关世界的知识都是陈述性知识。

    能力是对知识的内化与运用。

    2. 关系

    有了知识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没有知识肯定没有能力。知识与能力不是同步被掌握的,发展也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知识可以被传授并记住,能力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与教师指导才能被学生掌握。

    我们需要设计恰当的任务,让学生把知识与各种能力综合起来运用,这就是能力表现。

    因此,知识knowledge(通过实践)——形成能力competence—(在任务中)运用能力ability for use---能力表现performace。

    比如,我们英语学习,让学生把单词记好,默熟,把语法规则背熟,学生也不一定就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交际。学生记得固定搭配或者背过语法规则,但是在他们进行口头与书面交际任务时,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给他们指出来,他们能够意识到问题,但是,自己写的时候是不记得的。这就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错,但是没有能力正确得体使用知识。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在口头与书面表达的实践中把知识形成能力,然后我们设计各种高质量富有真实语境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来表达意义,进行各种交际活动,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形成。

    3. 知识自动化提取与能力自动化运用

    学习外语的人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记忆了的知识)与隐性知识(内化了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在实践中完成各种任务,学生的显性知识才能内化成为能力。

    以我自己的专业学习为例,我通过阅读课标了解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同时通过背诵记住这个概念,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能在每堂课中贯穿落实活动观。我只有有意识地在每一堂的教学设计中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带领学生探讨每堂课的主题意义,并且设计出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我才能真正有能力去落实活动观,当这样的课堂达到一定数量时,我就能够自动提取“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个陈述性知识,并且通过程序性知识来落实在课堂中。我也能够说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甚至以后我拿到一个文本就能够提炼出这个文本的主题意义,思考出有层次的教学活动,这就是能力自动化的运用。

    用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例,学生要能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先把词汇过关,因为没有词汇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形成语言能力。老师要特别注意在语境中教学词汇,最好一堂课上能够把目标词汇至少重复7次以上,这样孩子们的词汇就基本能够掌握了。课后要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用上课堂上所学的词汇。语法也是如此,在语境中教,在任务中反复用。如此反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听说读看写的能力。

    比如,第四次作业,我在阅读前设计了看插图预测文本大意,看图谈论如何判断一个人是故事的主角,让学生评价孙悟空,了解他们对孙悟空的评价,学习新词excite, 提出大问题:你能够向全世界用英语介绍我们喜欢的孙悟空吗?大部分孩子都不能,于是我就告诉孩子们,这堂课后,你们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读中,先略读全文,匹配段意,然后细读每一段,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能够用目标词汇复述文本,从细节中挖掘孙悟空的勤奋,执着,勇敢,强大等品质,孩子们向全世界用英语介绍孙悟空后,引发他们观察介绍人物所用的时态,并且讨论向孙悟空学到了什么。这样,孩子们在不断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

    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任务型语言教学目标是准确度、流利性和复杂度。

    1. 准确度

    规范地使用语言,按语法的规则表达。在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是否规范使用语言,在新学课时一定要把语法教透彻,不允许学生第一次上课把语法错误延续到课外。有些老师认为,纠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只要老师能够温和地对待学生的问题,不带任何不良情绪的纠错或者是温柔耐心地纠错,孩子们都会接受的。

    如果是进行口语训练,更需要注重流利性,我们可以不必急着纠错,只需要把孩子说错的句子用正确的句子说一遍,然后反问孩子,是不是这个意思?孩子就会明白,如何正确说出这个句子。

    2. 复杂度

    Skehan把复杂度称为“重构”,也就是使中介语言系统更加复杂,更精细,体系更完整的过程。

    我们平时要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多种表达,而不能让他们为了准确表达只说自己有把握的表达方法,不去冒出错的风险,这样就没有办法发展学生的语言。

    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任务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达。甚至可以在教学中呈现多种表达法,让孩子们判断哪种表达法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更得体。

    比如表达我非常喜欢篮球运动,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用上以下表达法:I like/love/enjoy basketball./ I like basketball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world./ Nothing can stop me playing basketball.等等。

    3. 流利性

    流利性涉及到学习者在真正交流时不可能过长停顿或犹豫的情况下表达的能力。而流利性取决于学习者掌握的词块数量,以及使用这些词块与功能句型来组织语言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脚手架,让学生通过任务去使用这些词块,句型。

    Skehan认为,最理想的是学习者在准确性,复杂度和流利性三方面平衡发展。那么,我们具体如何做呢?

    在初学新的目标语言时,我们就一定要在Drill(操练)环节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在新授课上务必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交际。

    在学生两人一组对话时,给出充足的时间,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帮助与指导,目的是让他们注意准确性,有能力的孩子要关注其语言使用的复杂度。在两人站起来表演时,关注准确性与流利性。因为这是刚学新课,一定要让站起来的学生能够起到引领榜样的作用。当进行到开放性的活动时,我们就可以关注复杂度了,其他两个方面也需要关注。当学生在一堂课最后的输出(说出一篇文章,复述文本等)时,我们更多关注流利性与准确性。在学生有复杂度表现时,可以多表扬,引领孩子们有意识用多种语言进行表述。

    总而言之,当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输出时准确,流利,且能够用多种表达法进行表述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孩子具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任务型语言教学》问题梳(十一)P100-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ko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