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如果说问,一个人最重要的心境是什么?
我觉得是“静”。
内心清静,能让我们洞察出事物的本质。
以前我喜欢热闹,觉得安静很没意思,会很无聊。
现在明白了,无聊不是因为安静,而是我的那颗躁动的心。
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歌舞升平,那些带有颜色躁动的场景能陶冶人的情操吗?
也许可以,也许不能。
区别就在于,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安静的还是躁动的。
环境的躁动与安静能影响内心是否平静,但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于自己。
伟人能在炮火中专注的看书,这足以说明内心安静能产生强大的定力,而不受外界的影响。
为什么“静”有这么大的力量?
《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静”是根本。
面对平静的水面,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内心是平静的。
面对滔滔的江水,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内心是澎湃躁动的。
其实,都不一定。
如果你的定力差,很可能会被环境所影响,周围安静你会变得安静下来,周围躁动,你会变得躁动起来。
但是,内心强大的人,内心一定是笃静的。
无论是面对平静的湖水还是滔滔的江水,内心都是平静的。
内心平静你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实质,你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周围的气场。
为什么人很难做到内心清静?
《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让人的七情六欲过于旺盛,从而加重自身的“贪”、“执”、“妄”。
那么,如何做到内心平静?
《道德经》说: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那么,什么是“守中”?
知源而有支,守内而攻外,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实言而行践,此谓之守。
不远名利是有笃静,不弃七情而得明心,不去五味而无所贪,不离声色自居清净,此谓之中。
知道源头的存在,也知道分支的存在,守住根本并借此向外发展,能辨识出浑浊,自己却保持清净,言行可以躁动,但内心要笃静,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这就是守。
身处名利的世界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笃定和安静,身处七情六欲的虚妄中,依然可以明心见性,品尝各种美味,依然没有贪恋,身处声色的诱惑中,依然可以保持身心清净,这就是中。
“守中”体现的是我们对于客观存在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和对自我身心的把控。但这种自我把控重要的不是强制和逼迫自己去做什么,而是以提高认知和智慧为根本,到达一定程度后自然而达到的心态和意识。而且它给予了方法,指引了方向,达到后就是一种清净的、怡然自得的状态,也就做到了“归根曰静”。
所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