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上手区块链 夜阑风声
在首映礼结束以后,导演郭帆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的松懈。他眯了眯眼,短暂的休息后,神经又再一次绷紧。因为他知道,虽然四年来,电影艰苦的制作过程已经结束,但来自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电影很棒。从票房成绩就能看到。《流浪地球》在上映的11天里,创造了33亿的票房,而且这个成绩还在继续上升。
可喜的成绩背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要说起《流浪地球》的故事,那就要从四年前开始说起。
01
2015年,郭帆参与了国家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青年人才交流计划。这次的活动对郭帆的影响很深。回国后,他决定做一些新的尝试,于是把新作计划瞄向了科幻系列。
当时中影储备了不少科幻题材的剧本,其中包括了刘慈欣的三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在仔细琢磨后,郭帆挑选了《流浪地球》,因为他认为这是刘慈欣的三部小说中相对容易拍的。
然而,郭帆显然低估了科幻电影拍摄的难度了。《流浪地球》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发生了4、5次的超支,最终的制作成本比预计翻了一番。
吴京在被采访的过程中曾这样说到。
剧组因为没钱,请不起大牌演员,于是请他去客串。
他答应了。
后来,剧组越拍越穷,付不起他的片酬,他答应不要片酬。
最后断资了,眼看电影就要夭折了。
他再次站了出来,拿出了6000万支援。
一个客串演员就这么被郭帆一步步拖入了“深渊”。
02
在电影里扮演韩子昂的吴孟达起初并不打算参加《流浪地球》的拍摄。因为他并不相信中国能够拍摄出成功的科幻片,何况当时即将年满66岁的吴孟达还在病中,拍摄的强度让他有些吃不消。
但是到了现场后,达叔发现国内的电影工业和投资的发展已经超乎预料。而且《流浪地球》号称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能参与到当中,那是演员的骄傲。剧组在承诺不拍高难度动作戏,没有夜戏后,达叔终于决定出演。
然而就在第一天拍摄结束后,达叔就悄悄的哭了。拍摄现场,他要穿着几十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亚,每拍几条就要吸氧、吃仁丹。但他鼓励自己:“在我有生之年有机会能拍到这种电影,能够在我们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页,值了。”
拍摄超期了五天,达叔没要一分钱。结束后他立马赶往香港住院。
03
2015年年底,制片人龚格尔完成了最初版的剧本。那个剧本的场景比现在要小得多,整个故事只聚焦在一个地点,一件事上面。郭帆看完后,肯定了剧本冒险动作的部分,但他认识整个故事的“全球感”“征途感”“跨越感”还不够大气。
于是从2016年开始,整个剧本开始重新调整。变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故事,全人类团结起来,一起救援、共同达成一个目标,寻找地球生存的希望。
郭帆回忆,他和编剧们讨论了三天时间。如果电影中的灾难事件真的发生,现在的地球人会不会把发动机建立起来?最后推导的结论是,可能发动机还没建立起来,人类就完蛋了。
于是剧本摒弃了现实的设定,把人类社会设定在了一个更为理想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少了猜忌,多了信任。尤其是在全人类共同面对同一个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必须互相信任。
于是故事的整体设定就出来了。在《流浪地球》中,没有超级英雄,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一致解决问题。
04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逃跑?
而不是坐着宇宙飞船逃跑?
郭帆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自己刚买了房子,房价太贵,得带着房子离开。
这个答案听上去似乎有些滑稽。但要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其实这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
西方的文化自古就是一个海洋性文明,不管是掀起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还是全球殖民的英国,又或者是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他们都是一个不断往外走出去的民族,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民族。
而中国人不是,几千年来我们面朝土地背朝天,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是泱泱大国,我们的土地每一寸都不能让出去,我们甚至可以为此跟入侵的民族拼命。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它源自于我们对国家的热爱,源自于我们对故土的眷恋。所以,带着地球流量,就成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4年的时间,7000人的制作团队,创作出了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这一步虽然走的艰辛,但却为中国的电影开辟了新的疆土。也许,《流浪地球》还不完美。但它的出现,给了国产科幻电影更多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