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否被发表,以及发表在怎样级别的期刊,最大的区别在于选题
- 我可以做什么(规划研究边界)
-
别人做过什么(寻找学术增量)
内外
1.我可以做什么?
兴趣点+关注面
二者形成一个“T型结构”,一横即我们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意味着拥有该领域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储备。一竖即我们感兴趣的那个点,在一个点上的纵向深度思考。
“T型结构”构成了论文选题的基础
专业方向+研究经历
能保证我们至少不是从零开始,是有前期研究基础和研究准备的
泛读+精读
通过泛读可以把握学界研究进展,把握学界的整体研究状况,然后在这个研究现状里面,找到我们最感兴趣的、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献来进行精读。再之后,通过精读来寻找论文选题的突破点。
往往会是这样,通过精读我们突然有了一个灵感,然后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确定了论文的选题——甚至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也能大致成型。
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面上,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经历之中去进行泛读和精读,基本就能保证我们论文的选题是在“我可以做什么”的范畴之内来进行。
内2.别人做过什么
当我们通过“向内探索”有了灵感,确定下来一个论文选题之后,不要急着去写,还要就这个选题进行一个校验,了解一下别人在这个选题方向上都做过什么,为我们的选题提供一个外部参照,评估一下这个选题的价值,以此来决定这个选题是否值得跟进,是否值得写论文。
题眼
论文中虽重要的部分,是论文选题中唯一的关键词,对应的是论文中的研究对象
实际操作
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期刊-->篇名检索
在“篇名检索”后面的检索窗口中,输入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这样得到的检索结果就可以为我们评估选题价值提供一个外部参照。
趋势图和基数
在检索结果页面点击“可视化”按键,可以看到如下的趋势图
这张趋势图其传递着一个信息:如果我们现在也想写一篇以“中国模式”作为选题的论文,是否还有价值?我们可不可以跟进?
从图中可以看出跟进的难度会比较大,因为研究的高潮已经过去了。
正如这张趋势图中所展示的这样,2010年之后,该项研究的高潮就已经开始往下退了,而且是持续走低的趋势。所以可以大致认为,如果我们现在再去跟进的话,其实是跟进一个已经“过气”了的选题。
从学术论文是否容易发表的角度来看,投身一个研究热潮已经褪去的领域,显然不如投身一个研究持续升温的领域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你要想跟进“中国模式”的话,除非你在这个领域有一些新的独特见解,或者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者掌握了新的资料和数据——总之,得有显著的学术增量才有可能。
因此我们要选择处于方兴未艾的领域,处于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的研究领域。就是说,如果把我们投放在科研工作中的时间精力视为一个点,那么把这个点放在一条增长态势明显的线上容易获得成功。
此外,除了关注趋势图以外,还要学界对于选题的既有研究成果的基数,如果基数非常大,发表在高级别期刊的难度很大,因为贡献学术增量已经不容易了
如果向外寻求的结果是这个选题不适合跟进,那么我们就重新回到“向内探索”那一步,继续挖掘新的选题,然后再去进行新一轮的文献数据库检索校验。
而且,强烈地建议大家能够在论文选题的问题上多下一点功夫,别急着去写作。如果写出一篇论文的工作量为100,那么我建议大家在选题环节上投放的工作量要在30甚至40这样。因为我们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浪费”的时间精力越多,在写作时就越容易节省时间精力,论文也越容易发表在高级别期刊上。而且就算我们的选题经过外部校验之后发现确实极富价值,也不要急着落笔成文,还要做一个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行。
学习笔记 -- 中文社科学术论文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