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你用来说服别人,自己却该不时质疑的“理所当然的事物”。——喻颖正
想象力竞赛
书籍的世界里还有一个隐秘的所在,那里没有我们熟悉的世间万物,没有常理常情,既不设目的,也不给工具,甚至看起来干脆就像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梦境。那是“怪谈”的世界。
《聊斋》里的狐鬼神仙、《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兔子洞,都算怪谈。不过在这个角落里,作家只比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没有最怪,只有更怪。
比如,意大利建筑师塞拉菲尼的《塞拉菲尼抄本》。那些图粗看起来似曾相识,旁边的文字也排布整齐,我们甚至能模糊地猜出他要表达什么。但细看局部,你会发现图是生造的,字是生造的,图文关系也是生造的,它们没有任何意义。
像这样的图片,《塞拉菲尼抄本》里面有1000多幅,小到动物,植物,服饰,食物,大到机械,桥梁,楼宇,城市。每幅图片都煞有介事地配上了塞拉菲尼独创的文字。
正是存在于这个宇宙中的事物,激发出了艺术家的语言。这些事物正如我们在这本百科全书里的插图中看到的那样,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它们和我们生存的世界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意想不到的联系,这会带给我们某种心理上的不安。
其关键之处在于,塞拉菲尼的语言被赋予了一种权利,它将要唤醒的是一个其内在语法完全颠覆的世界,因此,他必须将这种更为深刻动人的语言和思想的内在逻辑隐藏在其表面的神秘难解之下。
——<意>卡尔维诺:《塞拉菲尼抄本》推荐序
《塞拉菲尼抄本》被列为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首。我细细翻过一遍那种阅读体验,很难准确描述。
刚开始是疑惑: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认真的恶作剧?进而又是心惊:这仿佛是从某个平行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它故意把我们熟悉文明的表皮揭掉,露出下面的底层真相。让我们看到:在人类文明现有的样子之外,还默然存在着无数种可能。
有意思的是,《塞拉菲尼抄本》的内容不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之内,但由于我们的经验有着某种若合符节的默契。它已经尽力做怪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是能一眼看出来,那是西方式的想象力的产物。文字模型是西方的,图片风格也是西方的。它不但没能脱离人类文明的范围,甚至连西方文明的范围也没能突破。
所以,《塞拉菲尼抄本》暴露了所有怪谈书籍的困境:越是离奇的想象,就越是暴露了想象力的边界;越是想脱离地面,反而越是显现出地心引力的强大。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怪谈”之书。
对唐朝人来说,《虬髯客传》是“怪谈”;对明朝人来说,《封神演义》是“怪谈”;对清朝人来说《镜花缘》是“怪谈”;对民国时候的人来说,《蜀山剑侠传》是“怪谈”;对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金庸的小说就是“怪谈”;对今天的年轻读者来说,网络小说才是“怪谈”。
每代人都会觉得上一代人想象力贫乏。但新一代人觉得最奇诡的想象也总会被下一代人视为平常。
所以,“怪谈”之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一个新世界,更在于竖起了一面镜子,照见旧世界的可能边界和真实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