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胖《阅读的方法》17

罗胖《阅读的方法》17

作者: 井蛙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05:25 被阅读0次
            我能否看见“怪谈”映射出来的人性之幽深、文明之边界?
                                  怪谈
                              NOVELTY
                  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想象力竞赛
                            人性的镜子
                            文明的边界
            常识:你用来说服别人,自己却该不时质疑的“理所当然的事物”。
                                ——喻颖正
            想象力竞赛
            书籍的世界里,还有一个隐秘的所在。
            那里没有我们熟悉的世间万物,没有常理常情,既不设目的,也不给工具,甚至看起来干脆就像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梦境。那是“怪谈”的世界。
            《聊斋》里的狐鬼神仙、《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兔子洞,都算“怪谈”。不过,在这个角落里,作家只比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没有最怪,只有更怪。
            比如,意大利建筑师塞拉菲尼的《塞拉菲尼抄本》。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怪谈”之书。
            对唐朝人来说,《虬髯客传》是“怪谈”;对明朝人来说,《封神演义》是“怪谈”;对清朝人来说,《镜花缘》是“怪谈”;对民国时候的人来说,《蜀山剑侠传》是“怪谈”;对我们这批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金庸的小说就是“怪谈”;而对今天的年轻读者来说,网络小说才是“怪谈”。
            每一代人都会觉得上一代人想象力贫乏。但新一代人觉得最奇诡的想象,也总会被下一代人视为平常。
            所以,“怪谈”之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一个新世界,更在于竖起了一面镜子,照见旧世界的可能边界和真实样子。
            人性的镜子
            网络小说,算是当代“怪谈”中最显赫的存在了。
            不仅是中文世界的读者这样“上瘾”。据说,有些外国人追中文网络小说的翻译版,也是如醉如痴,甚至有人因此戒掉了毒瘾;还有人因为等不及翻译,直接学会了中文。
            万维钢老师确实说过一句话:“网络小说是这一代中国人的重大文化成就,我们很可能已经找到了给读者制造爽感的终极公式。”
            那这个公式是什么呢?我自己也曾是网络小说的资深读者,觉得这个公式应该可以写成:
            爽感=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成长路径+金手指作弊。
            首先,网络小说在一开始,就会快速交代清楚小说主人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网络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流派,什么“废材退婚流”“洪荒流”“无限流”,等等,但是所有流派都会严守这个规矩。否则,读者就跟不住。
            比如,网络小说《斗破苍穹》是典型的废材退婚流小说。当年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读者从一开始,就是知道这个情节终点的。这和传统小说技法——隐藏情节终点——是不是正好相反?
            其次,小说主人公还需要有清晰的成长路径,也就是这个玄幻世界要有一个能力进阶体系。每部小说的设定可能不一样,通常很繁复。主人公沿着这道漫长的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走,这也是网络小说一开篇往往就要交代的。
            更重要的是第三点:一定要有“金手指”。
            在狂读网络小说的那几年里,我既得到了巨大的爽感,也进行了沉痛的反省。它们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窥见了自己人性中的缺陷。
            对照上面的“爽感公式”,可知:
            第一,我隐隐然在贪图一个确切的目标,而懒于自己去设定人生的议程;
            第二,我隐隐然在希望按照公认的台阶向上攀登,而懒于自己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第三,我隐隐然在期待捷径。
            知道了自己最容易被什么蛊惑,也就知道了如何去补上bug(漏洞)。
            大脑是生物学的奇迹。但就像我们其他部位一样,它喜欢偷懒,在可能的情况下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为此,大脑会给某些进程降格,甚至索性跳过某些进程,以节省精力。这意味着大脑总喜欢走捷径,免得考虑每一个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大脑会敷衍塞责,导致我们每天犯错误。
          ——〔美〕彼得·霍林斯:《思维模型》
            所有的“怪谈”,其实都是“镜像之书”。它们通过对现实的切割,通过把某个点放大到荒诞的程度,让我们反过来看清自己。
            文明的边界
            “怪谈”之书,不仅在探查人性的幽深之处,也在探索整个人类文明的边界。
            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山海经》。在古人看来,《山海经》就是一本“海外奇谈”。《四库全书》干脆就把它分到了神怪小说一类。
            翻开《山海经》,里面是一行一行的条目,写的都是真实世界里没有的东西。比如,“某个地方有座什么山,有个什么方国,那里有哪些奇怪的人和动物,也夹杂了一些神话和占卜内容”。既没有信息来源,似乎也懒得去求证,看起来就是古人胡思乱想、痛快吹牛的一部书。
            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想厘清那些地方和奇怪生物的原型到底是什么。但是这种“求实”的研究,总是越研究越茫然。
            后来叶舒宪教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山海经》的世界观本质恰恰不是混沌,而是秩序和理性。治水神话中的主角大禹“命山川、类草木”,“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给九州大地奠定了万古空间秩序。
            初民们睁眼看世界,总是想为世界立法,为万物命名。这种冲动明显体现在《山海经》中。也许,这种带有秩序感的胡思乱想,反倒是一个文明更为真确的样子。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写了一个超级魔幻的世界,但它反而比任何一篇新闻报道、任何一部非虚构作品,都更能呈现那个时代拉美世界的面貌。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越是晚近的严肃文学创作,就越脱离现实,越带有“怪谈”的特征?即使说的是人间事,也往往会使用一种人间难懂的语言?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托马斯·曼的《魔山》、卡夫卡的《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本本如雷贯耳,但又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过呢?还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里,长长一段描写,没有一个标点,叫人怎么读?
            那问题来了:经典严肃文学为什么名声那么大,却越来越难读?
            答案可能是:因为经典严肃文学正在把娱乐大众的责任交给其他内容形态,比如网络小说、短视频、电子游戏,而自己则去孤独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新疆界。
            这些经典严肃文学的任务,是要从原有的、习惯的、熟悉的文学表达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广阔,但是很陌生的新世界,要么是在语言方式上,要么是在叙事结构上,要么是在问题意识上,多少得有些突破。
            所以,它们看起来是“怪谈”,不过是因为它们走得远了一些。
            仰望它们所在的位置,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看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新轮廓。
                                  书单
                              BOOKLIST
            你可以在这些书中不断突破想象力的边界:
            《聊斋志异全译》〔清〕蒲松龄,丁如明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李贺诗集》〔唐〕李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何典》〔清〕张南庄,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
            《夜谭十记》马识途,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胖《阅读的方法》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kt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