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小朋友画廊”在朋友圈刷屏,一些自闭症“小朋友”的画作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也刷起了全民的公益心。公益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只要刷刷手机便能参与进去,但质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一些人在借用公益的名义敛财,假公益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公益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呢?
我爱人是小学教师,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几场公益活动,比如要学生们捐衣捐物,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这些活动似乎是一个传统,从我们小时候,到现在,以后应该还会有。但现在学校的公益活动明显比我们小时候丰富,除了捐衣捐物,还有带学生到地铁站做志愿者,慰问敬老院,请贫困地区孩子来做交换生等,不知道这些活动具体能帮助多少人,但小朋友自小被培养的公益观念,相信会在不远处开花结果。
为什么要说学校的公益活动呢?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公益在进步,在变得越来越好。近些年,从事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名人,商业大咖,在赚到钱后,更愿意带领大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引起大家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视,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马云的公益基金会,民间兴起的“冰桶挑战”等。公益进入了大多数人的视野中,质疑当然不可避免,因为这和钱有关,有钱就会有利益。
说回“小朋友画廊”,随着该活动的发酵,大家开始询问事件的真假,关注钱款的动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做公益捐出去的钱你会后悔吗?问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致回答不后悔,又问,如果这个公益项目捐的钱大多都落入了动机不纯的人手中,你会后悔吗?这次的答案就多样了,大多数朋友认为后悔,因为把自己的钱白送给不需要的人,钱再少也会后悔。
对于公益捐助,我想应该是没人后悔的,这是大家良知的抉择。良知的捐助成为了一些人的私利,这也许就是质疑的来源了。看到大家对“小朋友画廊”的质疑,大家对公益的质疑,难道不正代表了我们公益的进步?我们不再是盲目捐款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捐助是否确切的帮助了那些人。

首先需要大家接受一个公益观念,我们的捐助有可能不是百分之百到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的。为什么?因为公益组织也需要运营。公益组织能让公益的效率最大化,他们跑遍了大江南北,花费了无数心血把公益项目呈现在了你的眼前,是需要人力,需要经费的。一些大型的公益背后有商业,有赞助支持,而一些民间的只想为公益出一份力的人,没有这些支持,我们用这些捐助,先帮助他们运营,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未尝不可,只是我们要注意,这些捐助是在帮助公益组织运营,还是成为一些人敛财的手段。
我们的公益在进步。也许你曾被“郭美美”,“网红假公益直播”等事件寒了心,但你若从此远离公益,那你有的只是一时的同情心,积极参与,关注,并进行监督,方才不负一颗公益心。
注:为什么“小朋友”打引号,因为一些创作者年龄已经到了成年人的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