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剑指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的深刻之处:输了面子,赢了人生

剑指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的深刻之处:输了面子,赢了人生

作者: 日月照书时 | 来源:发表于2021-03-19 16:08 被阅读0次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2021年春节档电影的最大赢家,非电影《你好,李焕英》莫属。

    这部由贾玲导演、编剧、主演的电影,上映10天,总票房就突破40亿。截止至3月16日,《你好,李焕英》总票房已超53亿,成功跻身中国影史票房第2名。

    由于距离电影下架尚有时日,对于其能否冲击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不少网友也都在拭目以待。

    作为一部口碑与票房齐飞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胜在以情动人——以笑中带泪的剧情吸引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温情故事,女儿贾晓玲意外穿越到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与此同时,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对于这部豆瓣评分8.1的作品,许多网友对其评价都是“真”——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情感,以及再现的真实生活。

    这种真实生活的反映,不仅在于影片中关于时代背景服化道的呈现,更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攀比、好面子,以及为了维护父母面子、有意无意为此牺牲自己人生的儿女。

    1.

    影片的开端,是中年妇女李焕英大宴宾客,庆祝自己的女儿贾晓玲考上了省艺校。宴席之间,众人觥筹交错,言笑晏晏。

    镜头一转,本该是宴会主角的贾晓玲却在暗地里与人做交易。原来,贾晓玲并没有考上省艺校,她只是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为了能让母亲有面子,她托人搞了一张假的录取通知书。

    不明所以的李焕英欢喜于女儿能出人头地,在宴会上享受着众人的称赞与恭维。

    然而,李焕英的同事王琴不请自来,却让这场原本一派欢乐的宴会变成了父母之间的攀比大会。

    李焕英为贾晓玲考上了省艺校,将来是要当演员而高兴,不料王琴却凡尔赛式地炫耀自己的女儿在美国,是当导演的,月薪八万。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会感觉很熟悉?

    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经常遇见这种情况,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

    当亲戚朋友互相串门走动时,父辈们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自家的孩子。读书的时候就谈论成绩,比比谁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工作的时候,就谈论工资待遇,比比谁家的孩子收入高、有出息;甚至于儿女成家立业,都难免被拿出来说道说道,看看谁家的儿女嫁得好或娶得好……

    要是孩子混得好,有出息,父母就会觉得脸上有光,特别有面子。万一孩子混得一般,父母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回到家后孩子就会开始遭殃:XX的成绩考得多好/工资多高,你看看你……

    一开始,面对父母的批评,我们也会觉得丢脸,也会很想努力让父母也能骄傲一回。然而,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会有比自己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也会开始变得叛逆,开始对抗父母的面子。

    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一书里,就对这种现象做了这样的总结:“和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在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时,会开始对父母的面子有一种非常尽力维护的行为。这种尽力维护不是一个孩子的有意而为之,很多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维护父母的面子,接下来孩子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再接下来可能就要对抗父母的面子。”

    2.

    在电影中,李焕英在与王琴的比较中落了下风,虽然她并没有责怪贾晓玲,但在贾晓玲心中,她还是很希望自己能有出息,能让母亲长脸一回。

    宴会之后,李焕英遭遇车祸,性命垂危。贾晓玲在母亲的病床前哭得不能自已,她后悔、愧疚,这辈子,自己都没能让母亲高兴一回,自己都还没出人头地,母亲怎么就要走了呢?

    所以,当她有机会穿越回1981年时,她用尽全力去让母亲高兴。她使计帮助李焕英买到全厂第一台电视,让全厂人都来羡慕李焕英;她费尽心思鼓动排球队的队员参与厂里的排球比赛,努力去帮李焕英赢得排球冠军;甚至于,她暗地里一直在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

    有网友评论说,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这一段最让人感动,因为贾晓玲为了母亲,宁愿牺牲自己的人生。

    是啊,如果当初李焕英嫁的是厂长的儿子沈光林,现在能够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月薪八万的,就是李焕英而不是王琴了。

    只是,这种为了让母亲高兴、有面子,从而以自己整个人生为代价的牺牲,真的值得提倡吗?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仔细留意生活,就会发现,这种为了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有面子,从而牺牲自己人生的事例真不少见。

    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公务员、事业编制的教师、银行都是铁饭碗。有多少人,当初就是在父母的劝说与影响下,挤破头皮才进的这些单位。又有多少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却碍于父母的面子和威力,迟迟不敢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是的,儿女在这些单位上班,父母是有面子了,父母是高兴了,但儿女们呢?这可是他们鲜活的、仅此一次的人生啊!

    理解了这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一书中所说的“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支出就是面子”,“我们为了面子付出的真正代价是我们几乎失去了人格活力”。

    3.

    大部分中国人都爱面子,面子也是我们的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没脸见人”、“脸都被丢光了”、“不要脸”等日常用语,更是突显了大众对于面子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认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小时候我们会特别抗拒父母拿我们跟别的孩子比,可是等到我们自己长大了,我们也会不自觉地陷入到与他人的攀比当中去。

    从比房子、车子、钱到比下一代的教育……我们曾经看不起的、厌恶的父辈之间的攀比,自己却在无意识间“继承”了下来,并向我们的下一代传递。

    其实,维护面子与我们的家庭体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深心理学家张沛超就指出:我们第一次知道要维护面子这件事,是和主要抚养者,通常是父母在一起时产生的。“如果一个家族以某种东西为荣,把某样东西视为自己的面子,那么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家族传统:所有的孩子从小就会被告知做什么有面子,做什么没面子,很丢脸。”

    在临床工作中,张沛超经常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来访者,我们也可以自我对照一下。

    试着问问自己,当我们觉得丢脸的时刻,究竟是哪一部分丢了?

    我们丢的这一部分被谁捡走了?

    如果我们丢脸了,还有谁的脸也会一并丢了?

    前两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会不一样,但第三个问题——你丢脸的时候,谁的脸也跟着一起丢了?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父母。

    可见,家庭体系影响着我们对于面子的认知,我们维护自己的面子,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在维护父母的面子。

    4.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最难得的、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李焕英对女儿贾晓玲深沉无言的爱,哪怕自己的女儿确实处处不如别人,哪怕自己在王琴面前一次也没赢过。

    贾晓玲的弄虚作假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尽了脸面,李焕英也没有责骂贾晓玲半分。面对如此不出息不成器的女儿,李焕英尽管有机会穿越回到过去,她也没有选择牺牲贾晓玲来成全自己更为完美的人生。

    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之处,也是一个人的清醒与睿智:与虚无缥缈的面子相比,健康快乐的真实人生更为重要。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清醒,摆脱疲于维护面子的生活呢?

    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一书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调整面子在你的生命中所占的比例。

    我们每个人都在运营着一家名为“自己”的无限责任公司,我们对这家公司负有无限责任,面子就好比这家公司的招牌。

    如果我们活得完全不要面子,就相当于这家公司完全没有招牌,外人根本无从得知你做的是什么生意。如果我们过于维护面子,在公司的招牌上投入太多,势必也会侵占原本可以用来发展生意的资源。

    比如说,我们想尝试某样新事物,却因为害怕失败丢了面子而迟迟不敢行动。表面上看,我们维护了自己的“招牌”,好像没有任何损失。但实际上,我们原本是可以通过尝试新事物,来拓展自己这门“生意”的,现在却为了维护自己的“招牌”,从而变得裹足不前。我们丢失的,正是充实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探讨到这里,或许是时候该认真自我检讨一下了,我们究竟在乎哪些面子?是不是特别在乎自己的某个身份,离开这个身份就不能生活了?

    5.

    现实中的我们,无法做到像贾晓玲一样,拥有穿越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的机会。更多时候,我们都是伴随着各种不完美、各种遗憾跌跌撞撞一路往前。

    未来是未知的,外界是变化的,但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我们一直拥有向内探索自我、了解自我的机会。这种自我认识,不仅仅是关于面子、关于家庭亲情,也关于自我人生价值。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就是这样一本带领我们进行自我探索的书籍。该书的作者张沛超是国内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同时他还是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督导师等。

    在《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中,张沛超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向内疗愈自己。

    在书里,你能了解处于关系中的自己,为什么有些人际关系让我们感觉焦虑、抑郁,我们却难以离开?

    我们内心有着怎样的防御机制,它如何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愤怒、悲伤,这些情绪的背后又是什么因素在作怪?

    身份标签是如何限制我们的人生,我们又该如何剔除荼毒心灵的思想病毒?

    ……

    书中40堂自我探索的课程,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人的一生充满各种选择,我们一生的际遇,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选择构成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在面对选择时,就越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已经向外探索太长时间了,是时候向内探索自我了。愿张沛超的这本《我的内在无穷大》,能成为你解锁内在自我的钥匙。

    人最深处的本质,其实是想成全自己。希望你能在这趟解锁内在自我的旅程中,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剑指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的深刻之处:输了面子,赢了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zv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