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底,我第一批加入了磁场的终身学习者社区,入会费用近两千元。今天早上在地铁里刷磁场,看到有一位朋友说:作为很久前就加入的老用户,一直期待磁场带来与众不同的东西,无论是用户使用体验,用户群体细分,高校集中的专题讨论,付费所带来的高质量信息,但是很失望,没有一条实现。
对于这样不同的声音,我心里是欢迎的。一个社区,就是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在交流沟通中寻找臭味相投的人,促进自我的成长。但是在这个我受益匪浅,爱之益深的社区,又担心这样的声音多了,不利于社区的推广。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使我思考我这一年多来在社区里的收获。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终身学习者社区的确不如刚开始时有活力了。刚入社区时,孙圈圈的“圈柚_思维学习群”,乐乐的“爱上博物馆群”,华章的“沟通、写作、思维方式群”等,群主用心经营,定期做讲座,布置作业,群友热烈讨论,不亦乐乎。而时间一长,大多不能坚持,慢慢的群里面很少有消息更新了。我也建了一个“虫虫乐园群”,但是一直没什么人气。后来磁场又多了“一土广场”,“愚人社区”,“家长学校”,“诺言”等社区,“终身学习者”社区就显得更冷清了。
我想原因无非是这样:对于普通人来讲,被动输入总是容易的,主动输出就很难了。追求上进的人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获取知识的渴望,所以“得到”才那么火呀!正如罗胖所标榜的:你不是没有时间读书吗?那么我来替你读,我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碎片化的提供给你。于是许多人收获知识,更收获自己努力上进的感觉。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真的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吗?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谈不上输出,更谈不上创造。想到这里,回想我自己的成长之路,觉得真的是这样。我不可谓不爱学习,但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只是满足工作之用罢了,没有深入,更谈不上形成体系。业余的学习也不少,例如,儿子小时候我研究过亲子阅读,读了很多儿童阅读研究的专著,曾想过去做儿童阅读推广人。但是随着儿子的长大,这个愿望也逐渐消失了。后来,儿子喜欢上折纸,我也开始研究折纸。再后来,也是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对昆虫产生了兴趣,还跟儿子一起加入了他的老师自发组织的“野趣虫友会”,经常外出考察。积累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日常还在家里饲养蝴蝶,但是也未形成输出的机制。这真的是应了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总之,“伸手党”好做,输出不易呀!
生活本身是流动的,灵动的,生长的。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社区朋友的启发下,调整乃至重构自己的一些逻辑关系,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会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