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8005/146691ea16bd6e5a.jpg)
不得不承认我十分讨厌写成长篇小说的名著,一拿起就想囫囵看完,让自己心里升起莫名的收获感,好像是说:“我已经看完了这本书,学到了其中的精华。”然而不止学到的东西太少这一点令我苦恼,世上十有八九的名著都是长篇巨作,想这几年偷闲时间看看只能翻完寥寥数本。
《月亮与六便士》从一年前到我手上,断断续续,有心情才翻翻,现在不过看了一百五十几页。尽管这几天开始有所沉迷,估摸还得要两天才能看完。阅读至此,我的心得是:语言足够吸引,思路也清晰,但是要表达的思想、要传递的精神我没有领略到。
书本后面的介绍说“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只为梦想而存在的灵魂……引发无数读者共鸣……”,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确实在不惜代价追逐梦想,也天赋过人,但他实在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或许不能真切感受到书的内容价值,与他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脱不了干系。斯特里克兰德走出校园就进了证券经纪所工作,有温馨的家庭,但他为了追求艺术上的精神价值,抛弃家庭前往巴黎。不顾家里人的生存,还毁掉那个一直欣赏他照顾他的斯特罗伊夫幸福的家庭,真是看得人血脉喷张,对斯特里克兰德厌恶至极。
读至目前感受不多,或许是因没有及时记录而忘掉。不管是阅读间隔太长还是对文学理解不够深刻,对这本书的第一感觉还是“长”。比不上前些时候看《三个火枪手》和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篇幅,但我还是觉得读完一页后收获与疲惫混合的感觉过于奇妙。就像读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我喜欢这种语言,读起来有充沛的文学气息,每一页都可以反复咀嚼,相比之下对故事的走向反而没那么在意。
也许对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在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才有更多启示和感触,那便是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合上书本前最后的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