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是我选择一本书的条件。——高远
高中时,功课紧张,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在那时,知道了“书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大学时,也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好不容易放松了,业余时间用于游玩了。当时,1988~1992年,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本来是很好的阅读机会,没有外在的干扰,可以踏踏实实地看书,只可惜,并不那么用功。
上班之后,也是零零散散地看一些书,没有方向的阅读,有什么书就看什么。
当工作不忙时,有了闲暇时间,并且感到此生不能虚度时,才开始醒悟。
这个醒悟,用了十几年。
现在,我也买了一些书,其中一些是粗制滥造的,翻看浏览而过,之后,送到了小区的回收箱。
读书,要读经典。
在你读过许多杂书之后,才有读经典的基础,也才知道经典的高度。
我们,在岁月中缓慢成长,在深思中快速提高。一切,都在于机缘与悟性。
家里的书,有近二百本,感觉基本够了。现在读书,用的是“微信读书”,电子书那么多,看不过来。
偶尔读着纸书,拿着笔,摊开笔记本,那感觉,很惬意很动人。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好像遇见多年的老朋友,即使默默无言,也有一种温馨的默契。
纸书与电子书,相互补充,交叉阅读,取长补短,互为彰显。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种说法,误人子弟,不可不察。
对于我们所接触的故事与文字,要有自己的评价,自我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认可或同意。
读书,是一个使人成长与进步的加速器,增加阅历,培育智慧。
哲学,使人深刻。
青年尼采,读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影响了他的一生,开始了他的哲学生涯,成为诗人气质的哲学家。
我最喜欢的书,是哲学大家的经典之作。大哲们的呕心沥血,灿烂了文化的星空,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我们读书,也是在经历别人的故事,借鉴他人的人生。
书籍,使人类的文明薪火相传;读书,使我们的生命丰富厚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