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詹姆斯·墨塞尔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原文是这样的:
学校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到五六年级之前,整体来说阅读是被有效教导过,也学习过了。在这之前,我们发现阅读的学习曲线是稳定而普遍进步的,但是过了这一点之后,曲线就跌入死寂的水平。这不是说一个人到了六年级就达到个人学习能力的自然极限,因为证据一再显示,只要经过特殊的教导成人及大一点的孩子,都能有显著的进步。同时,这也不表示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各种实用书籍的时候都已经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他们可以改进,他们也需要改进,但他们就不这么做。
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都读过不少书了,但如果他要继续念大学。那就得还要念更多的书,不过这个时候,他却很可能像是一个可怜,而根本不懂得阅读的人。它可以读一点简单的小说,享受一下。但是,如果他要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有办法了。举例来说,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不论就哪一方面来说,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年级的程度。
上面这段话,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阅读,对于一个学生,乃至到社会人,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表现在学习的进步曲线上,还会表现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
在开始学习阅读之前,我们首先了解和认识一下,阅读。并且,想象一下你将成为一个阅读的人。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知道了阅读,我们下一步就是如何成为一名“阅读的人”。所谓阅读的人,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讯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这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当今社会,读书这件事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互联网、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和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短视频的出现也大大缩短了我们阅读的时间,高效地为我们传播了信息,但这信息是否是正确的呢?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也成了理解的先决条件。
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大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了需要,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正是这些被包装过的信息。使得我们在接受讯息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去思考。只要按一个“回退”的按钮,就能找到所需要的适当言论,我们这代人面临信息泛滥,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很出色。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主题上,既然了解了阅读,也知道阅读和看媒体的不同,那么我们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阅读人”,或者说是“会阅读的人”?
接下来我先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主动阅读。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止,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我们打一个比方,来理解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的区别。
在棒球比赛中,蒱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首饰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应该让球动起来这件事。蒱手或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概念就是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很类似。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气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主动的阅读包含哪些条件?我们会反复谈到这个问题。此刻,我们只能说,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首先在于这个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这两件事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要达成良好的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越能运作这些活动。阅读的效果就会越好。
阅读要有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你有一个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设你有一本想要读的书。这本书是某个人用文字书写。想要与你沟通一些想法,你要能成功地阅读这本书。完全看你能收获多少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把书拿给某人。你认为他读的比你好的人,请他替你解释,看不懂的地方。或许你会觉得不值得,为任何超越你头脑理解范围之外的书伤脑筋,你理解的已经够多了。不管上面哪一种情况,你都不是我要讲的真正的阅读。这里我们再引入一个概念,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像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凭借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感觉上确实就是如此。这是最主要的作用。谈到阅读的目的,我们必须要考虑两种。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二者之间的界线通常是很模糊的,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读阅读目的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是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一级。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事实上,运用阅读以增加资讯与洞察力与运用阅读增长,理解力是很容易。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光是听别人转述一些讯息,也能增进很多的理解。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因此,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我们的主题就是阅读好书的艺术。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普遍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总有一些书呆子读的太广,却读不懂。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的好的错误,我们必须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这种区分对阅读的本身以及阅读与一般教育的关系都有很重大的影响。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一个人用语言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没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这是非常正确的道理,事实上要区分的更清楚一些的话,我们可以成指导型的学习,是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只有真正学习到的人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说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可能会造成谬误,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事实上。要区分的更清楚一些的话,我们可以称指导型的学习是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用不着像心理学家做深入的研究。我们也知道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与其他两种学术,农业与医学一样,都有极为重要的特质。同样的,老师可能用尽了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他学习到了,知识就会在他脑中生根发芽。
如果说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与指导型的学习。是增加知识的惟二法门。那么思考一定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都会出现的东西。在阅读与倾听时,我们必须要思考,就像我们在研究时一定要思考,当然这些思考的方式都不相同。就像两种学习方式之不同。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象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简单地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形势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我们似乎把阅读与倾听都当作是向老师学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被指导,被教导。好比是学生在教室或者操场上听老师讲课。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如果你问一位老师一个问题,老师会回答你。省去了你思考的时间。但是读书不会直接得到答案,你必须自己在书里寻找答案。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阅读,就好比你驾驶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必须依靠自己已有的船上装备,去努力使出激流和风暴。你必须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思考理解你即将认识的新的知识。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你成为一个有思考的阅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