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手机笔记(三):曰善

手机笔记(三):曰善

作者: 就是那只虫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00:05 被阅读0次

我喜欢拿善说事,也喜欢以善断人。

善,必定是对所有生命集合无微不至的体察和关怀,像磁场一样,只要感觉未死就能收受到对应生命的感觉。曰善,必善于换位。文学作品里不乏塑造善良,宣扬善良之原始动机,写作者在文字里总会不自觉地自我预设善良的内核。不过说实话,一般写作者中乏“善”可陈——写作状态下的作者是经过过滤的自我认知,而生活中的作者往往太珍视超然物外的自我感觉,想表现出大包容的境界(往往只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已),站得太高也就易错过善机——恰恰是俗气了。

朋友圈就是最好的例子。悲天悯人的呼号者众多,但如果落实不到一两块钱的偶尔捐助或具体行动(特指无人宣传关注的情况下),伪善无疑。当然,比之连呼号的兴趣都没有的人,略高——毕竟前者的价值指向里认同善良。从不呼号却能实施善举者,自不必誉美,大爱如古天乐,小爱如个别友人(见不得别人受难,收入不高却在各种捐助平台上出手阔绰);次之如陈光标者,高调慈善虽屡遭诟病,毕竟有了贫困者实质上的被“善”。

贝多芬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世上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

贝多芬还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斤斤计较是个贬义词。生活中不少人把斤斤计较用在老师身上也绝无褒扬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斤斤计较”也可以富涵褒义的。老师的形象长期被“人设”,正是长期被社会低置所致。在经济生活中的“计较”也正是在奉献领域里的“不计较”——曾有大批潮人长期占着体制的便宜,好慷公家之慨,很是鄙夷缩手缩脚的人民教师。殊不知老师之吝啬实为对己之吝啬,而从未与体制之不公真正计较过。何况有那么多老师偶为蝇头小利而争,却从不计较对学生付出的多寡。再说了,对学生的学习和人品塑造上的“斤斤计较”,是斤斤计较吗?

2019.4.12早

相关文章

  • 手机笔记(三):曰善

    我喜欢拿善说事,也喜欢以善断人。 善,必定是对所有生命集合无微不至的体察和关怀,像磁场一样,只要感觉未死就能收受到...

  • 曰善曰恶

    有两位仙人,一位名字叫善,另一位名字叫做恶。二仙皆是修为高深之辈,人世间能够伤害到他们的东西很少。善仙成道时修一赤...

  • 转生记

    六道轮回,三善三恶。 哪三善?曰:天道,人间道,修罗道。 哪三恶?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故事单表一老马,三...

  • 手机商

    【古风·世间人系列】 《手机商》 李某,年四十余,善贾,莲城手机商。尝曰:无利...

  • 20180517《易经》入门第十七讲

    早课笔记: 今天学习屯卦第三彖曰。 明师善友,就是经典。 让家人舒服,欢喜心,读经开智慧,开了大智慧。理不顺,说明...

  • 苗乡故事之善与恶

    善与恶 善与恶同为人。 恶对善曰:相传汝善,是真善还是伪善? 善答曰:乃真善也。 恶不以为,曰:吾其心有疡,必食汝...

  • 关于治未病的一点想法

    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

  • 《六事廉为本赋》读后感

    为官六事“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出自《周礼·天官·小宰》。按郑玄注...

  • 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0——用奇方、偶方

    (原文)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

  • [趣智慧]道理学了千万条,为什么学不会5S第一条?

    [引言]白居易曾经问乌巢禅师,什么是禅。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曰,这么简单?禅师曰,三岁已知,八十难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机笔记(三):曰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eo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