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饭后绕着小区跑了三公里,然后慢慢拉伸慢慢走,走到小区里的秋千处,就坐下来玩了会,没想到这一坐却无意中却被生活上了一课。
part 1
来了一对母女坐在旁边的秋千上,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然后母亲一直细声细气的给女儿说话,什么离婚啊,伤害啊,财产爸爸啊之类的字眼不断飘来。
很惊讶,说的是这么严肃的事情,可是母亲一直语气轻松,和声细语。
当然听墙角是非常不好的,可是我只是在这里荡秋千而已…被动听。
大概听明白了,刚生下二女儿还在哺乳期的妈妈要跟爸爸离婚,10来岁的大女儿既想不通,又对父亲抱着恨意。
母亲一直在温柔的开导女儿。
大概意思我总结一下。
1,不要去恨,没必要去伤害任何人,只要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我相信对方(孩子爸爸)肯定会难受,不需要我们去恨他。
2,我们可以听过诉讼来获得财产让他净身出户,可是我不想这么做,钱财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3,爱的反面不是恨。小女孩问妈妈:有恨是因为还有爱吗?妈妈说:不是的,爱的反面不是恨。我不爱了,就是释怀,就是放下了。
然后两人聊着聊着,女儿渐渐高兴起来,两人牵着手回家了。
对不起我听到了你们的家事。可是这位母亲实在是精彩。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好的爱是父母以身作则的爱。
我相信有这样的母亲,在这样的爱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因为我越长大越知道,决定一个人走的更远,内心更丰满,生活更幸福的因素不是钱财,不是学历,不是拥有物质的多少,而是心态,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用75年的时间,跟踪了724的人的一生。
研究表明:最终决定内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成就我们的一生。那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好的人际关系从哪里来?来源于内心的爱,来源你对待别人的方式,来源你看待周围一切的眼光。
part 2
最近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科普的书,近到畅销的武志红的《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远到经典的《亲密关系》、《爱是一切的答案》,顺便还重温了《少有人走的路》。
令人惊讶的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这些书都强调一个共识,也是心理学的基础原则:一个人一生遭遇的一切,都来源于本身的性格缺陷和思维定势。而这一切都形成于孩童的幼年时期,被父母在此阶段对待孩子的方式所决定。
那么岂不是说,幼年没有被养育好的人,不能有幸遇见故事1里面那样优秀的母亲的人,就只能一生痛苦坎坷了吗?
不,我们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有机会去修正。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自己的过程,是在是太过痛苦。有的人遇到痛苦,会逃避,躲过了与痛苦正面交锋的机会,也失去了成长的机遇。
就连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微信大号博主,毕业于清华的麦肯锡合伙人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辣妈,也在文章里郁闷的感叹道: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痛苦。
痛苦磨砺了我们,让我们更加看清生活,更睿智,更悲悯,不断改进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part 3
最近玩了一个游戏,很有意思,叫hidden folks。这个游戏,所有的画面都是上帝视角,什么样的上帝视角呢?所有的画面,都是从人群的角度展示一个场景,比如度假区,比如城市,比如工厂。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社会机器里面藏着无数小如蝼蚁的人类,很震撼,有点可怕,也很真实。
所以,人类的喜怒哀乐到底有多渺小,在上帝眼里,甚至你身边人的眼里,都不值一提。可是对于每一个人本身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尤其是痛苦,几乎无法避免。
所以能与自己的痛苦良好的相处,和解,从中得到成长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放下,不要恨,不要伤害,学会释怀,用爱去滋养一切。这就是最近生活给我上的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