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儒释道,最先接触的是儒,《四书》《五经》后人杜撰较多,最淳朴最原汁原味的儒家经典还是《论语》,没有繁复的教条而是一段段简短的对话,一个个夫子生前与学生的有趣往事。所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安知死”,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接触道,大概是在高中,也可能是初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恢宏扩大,玄妙逍遥几近妖,带我入道门的就是所有人都以为他猿身鹤骨实际上心宽体胖的老庄。道家到了列子和老庄还以逍遥浪漫为主,庄子有时也会笑话列子冯虚御风算不得真逍遥。大汉朝前期外儒内道,中期外儒内法,到了晚期,道家就成了道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普天同庆,天下大吉”。而道家的起源,必定绕不开老子,老子西游过函谷关,紫气东来。函关令尹喜苦留老子数日,老子不情不愿留下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接触佛,大概是在初中。汉明帝夜梦丈二金身佛决心西天取经,之后白马驮经,遂建白马寺,从此佛入中土。两晋南北朝,北朝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南朝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至唐代,恢宏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儒释道三教并行。佛教经藏丰富,法门百千,不敢说哪部经最为殊胜,但论辞藻优美华丽当属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论玄妙深奥当属《楞严经》,但论词藻优美兼具通俗了义非《金刚经》莫属。
《金刚经》开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意思就是,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后面一大串的内容就是,世尊释迦牟尼吃完弟子乞讨来的饭在那再给弟子讲世界和宇宙的真理。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像极了《论语》里孔子困于陈蔡,灰头土脸吃弟子要来的饭,有如丧家之犬,但夫子泰然自若,仍不忘对弟子言传身教。
《金刚经》最后说:“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那么,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应无所住而演说,如如而不动。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说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还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与老子说《道德经》又是同一个态度,大道无形,说出来就偏颇了,所以最后没办法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而孔子一生开创儒家门派,也未置框架教条示人,只是以身作则让弟子自行体会出世之人为人生处世的道义。
儒释道就是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宇宙万物运行的真理,这个真理就停放在世人眼前毫无掩盖却被人所忽略,而且它是玄妙不可说的。三教经典都在企图引起你对真理的关注,又都竭力避免把你引入歧途,可悲的是大部分人依旧还是走向歧途——不去研究真理而且研究宗教本身。这就好比有人用手指指给你看天上的月亮,但是你却研究起那个指月的手指而忽视了月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