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我在公司内部接受到最多的两个词一定是属于“增长”和“销售”。我知道:增长是手段,销售是目的。销售,对我而言肯定是外行。我准备找本销售相关的书籍学习学习,问了我出版社的一名朋友,她给我推荐了丹尼尔·平克的这本《全新销售》。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1413/83085a58d8783df0.jpg)
平克说:“在这个不会休眠的世界里,人人都是销售。”一方面,我很好奇,因为我从来都不是销售人员,也不是做销售出身的;另一方面,我最近正在带领一个销售团队奋勇向前。所以,决定精读下这本《全新销售》,努力提升下自己的销售认知。
人人都在做销售?很明显,我一直都不是一名销售,我是一名写代码的程序员。读完这一章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也是一名销售,属于所谓的广义销售。
简单分析一下自己。写代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软件的功能,某一个软件可以特指一款APP。APP的功能很多,有商城、有课程、有订单、有互动、有资讯、有售后等等。
平克说:“每9个人里面可能只有1个是销售人员,他在从事真正的销售工作。但是其他8个人同样在销售,是所谓的广义销售,即说服、影响和打动他人。”是的,我开发的或者我带领团队开发的APP功能,都是变相地在影响和打动消费者来进行消费。哪怕,每个版本进行优化的体验功能,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更优地使用我们的APP产品,增加日活,增加粘性,最终增加付费。
不要小看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人人都在做销售”。它是我“销售认知”的第一个改变。我身处的部门是技术研发部门,产品经理给了需求,研发部门就通过代码实现这些需求,最后发版本上线就完事了。之前的情况是:第一,我根本不关心销售部门怎么销售APP里面的内容,销售的好还是不好,根本和我们写代码的人没有任何关系。第二,经常有一些功能需求研发出来了,竟然没有人去推动使用或者根本没有终端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需求时间久了都会被下线。现在我想应该变成这样了:研发部门接受需求时,如果是不属于广义销售(不能够说服、影响和打动他人)的需求,就不需要研发了,反而浪费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
如今,各行各业一定是非销售的销售工作,比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工作更为普遍。更多人的工作,其实都是赋能的作用,赋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明白:虽然没有站在第一线去进行销售工作,本质上我们也是销售,“人人都是销售”。我对标一下我们公司,我们的团队,销售人员确实很少,大部分都是中、后台支撑的团队,但其实我们“人人都在做销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