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樊登讲《授权》,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用及时性认可强化期望的行为”。
书中讲很多管理者苦恼于自己天天说了那么多提倡的话,但是员工们的反应却不尽人意。导致此问题的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没有做到“激励常在”。
要想解决此问题,就要在员工做了一件公司提倡的事情后,立刻、马上激励他,要么口头表扬,要么发一些奖章。
而且强调,奖章的数量不设上限。通常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果奖章不设上限,就失去了奖章的价值,感觉奖章也就没什么重要了。
但是书中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Why? 因为当一个领导者喜欢用有限的奖励,有限的荣誉,就构成了整个组织当中人与人的矛盾,因为想要得到奖就要超越他人,比他人强,就有悖于与我们提倡的员工之间要团结合作精神。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奖励没有上限的时候,就会使矛盾点从人与人转成“我们怎样变得更卓越。”
我想,关于这一点,不仅对企业管理很重要,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80后90后们上小学时应该会有过每学期发“三好学生”奖状的经历,这有限的几张奖状通常都固定给了班长、中队长和学习委员,其他同学不管再怎么努力,几乎都没有机会得到奖状。
有时每当发奖状时,就会有一些同学不满,会向老师告班长的状,说班长哪哪做得不好,不配得三好学生。这不正像《授权》里讲的那样吗,有限的奖励激起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的孩子们,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每学期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奖状,因为,现在的奖状不在限制于“三好”的荣誉称号,而是根据孩子的进步点“量身定做”,你写字好,我朗诵好;你爱劳动,我守纪律;你音乐好,我美术棒……奖励没有上限,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更符合教育规律。
再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写的作业字迹潦草,假如我们上来就一通批评,孩子对写作业一定更加抵触,主动进步也就谈不上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的作业里找到一个写得最漂亮的字进行表扬,或者和孩子说下次写得工整的字多了就及时奖励。这样的方式一定比批评更能使孩子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或老师都希望孩子进步快一点,但教育又是个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让我们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遵守及时激励的原则,相信你期待的那朵花一定会静静绽放。激励常在,进步无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