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与其说是一首情诗,不如说是一个恨嫁少女对男子的大胆表白,她大胆地追求心中的良人,呼唤爱情的到来。
01 原诗与释文
摽有梅,其实七兮。
梅子一个个抛出去,果子只剩下十之七呀。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心求娶我的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机呀!
摽有梅,其实三兮。
梅子一个个抛出去,果子只剩下十之三哪。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心求娶我的小伙子,吉日良辰在今天呀。
摽有梅,顷筐塈之。
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呀,筐里的梅子全抛去!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有心求娶我的小伙子呀,姑娘等你把口开呀!
02 解读
按照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理论,凡是歌颂男女爱情的诗篇,描写女子追求男子的诗句,都是“yin诗”,如这首《摽有梅》是其中之尤者。朱熹世界观的腐朽性可见一斑。“以今律古”,罔顾文学作品的创作时代和环境,只用宋代理学家的理论去评价上古的社会生活,也是极其荒唐的。
《摽有梅》大约创作于西周末年或者东周初年。《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当时“媒氏掌万民之判(婚配)......中(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古代习俗里,在某种特定的男女青年集会的场所,女子吧成熟的果子向她属意的男子抛去,这就表示求爱。男方如果同意,便报以某种礼物,表示“永以为好”,双方即可结为夫妻。如《卫风,木瓜》里,女子把木瓜木桃和木李投给男子,男子回报女子以琼琚琼瑶琼玖,遂定终身之盟。
《摽有梅》正是这种社会风尚的反映。它塑造了一个大胆追逐爱情生活而又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在一个梅子成熟的日子里,在一个类似“有女如云”的东门之外,或者“洵訏且乐”的溱洧之滨的男女相会的地方,她手挎一篮梅子,不断地向心仪的小伙子抛过去,公开表示求爱。
本诗中的女子,在求爱方面,既有大胆的一面,却又带着几分矜持和羞涩。你看:她把梅子一个又一个抛向看中的男子示好求爱,怀着几分焦急的心情期待着爱神的到来。却又偏偏说“求我庶士”,说是小伙子爱慕她追求她;她向小伙子示爱,自己却不开口,偏要启发等待小伙子开口,这不是情场老手的故作姿态,而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叩击爱情之门所常有的羞涩感与自尊心的表现。
《诗经》中的诗,就艺术结构来所,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重章叠句,这一特点是诗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诗与乐从舞的关系来说,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
一是诗与歌与舞相结合的阶段。二是诗乐与舞脱离的阶段。三是诗脱离乐而独立的阶段。
《诗经》属于第二阶段的产物。
诗三百篇中,除了少数古代传下来的颂歌还没有脱离舞之外,大多是诗乐结合的乐诗。乐是配合礼的,当时祭祀天地祖先,迎来送往,遣戍劳归......都要奏乐。礼的进行有个过程,乐的演奏为了适应这个过程,往往要把一支短小的乐歌重奏一遍至多遍。乐的意义比较抽象,不避重复;诗的语言具体明确,忌讳重复。于是演唱时不得不更换一些字句,这就是重章叠句产生的背景。字句的更换有两种情况:一是字面换了内容不变;二是字面换了,内容也有了发展变化。
本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二章换了两个字,第三章换了六个字。本诗字句的更换属于后一种情况:一筐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只剩下七成了——只剩下三成了——全抛光了。少女的心情也随着梅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求爱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越来越焦急。
希望小伙子赶快选个好日子向她求婚——希望求婚就在今天——希望求婚就在此时此刻,她立等小伙子赶快选个要日子向她求婚——希望求婚就在今天------希望求婚就在此时此刻,她立等小伙子开口。
诗中重章叠句的应用,恰当好处地表现了事态的发展过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