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我终于又踏入了图书馆。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从慌乱写作到慢慢阅读,从心情急躁到细细思索。
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我对图书馆是无限憧憬的。我的小学,中学生涯都是在偏远的小县城里度过的,那时候的我们是没有图书馆的。所以我认识的图书馆仅仅是在某张图片上的宏伟建筑,是在某个作家笔下的读书圣地。
人总是会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充满无限幻想,图书馆也就成了我年少时期的一个梦。我永远都记得,十四岁的我曾写下的日记:
我多么希望学校附近有一个图书馆啊!那样我就可以每天都去看书了。听说图书馆很大,什么样的书都有,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里看书。如果我可以去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在书架之间看书。一排排的书架上摆立着的不仅仅是书,还有一个个文艺青年的梦啊!
从小到大,我抛却了很多习惯和执着,可写日记却一直保持了到现在。每次翻阅自己以前的日记本,很多片段都会让我啼笑皆非,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傻了。但关于图书馆的片段我始终记得,曾经的我是这么想的,现在的我依旧是同样的期待。
那是我年少的梦啊!无数个日夜,泛黄的扉页,流逝的时光,它在,它一直都在,简单而深刻的存在。
上大学之后,我的梦似乎实现了,学校里有一座图书馆。我终于可以每天都去图书馆了,于是大学的第一篇日记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一排排的书架上摆立着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们穿越了时空却历久弥新,因为有趣的灵魂永垂不朽,伟大的思想万古长青。”
但在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美好的事物数不胜数,人们总是很难坚持年少的喜欢。我以前知道却不理解,现在理解了却难掩苦涩。
开始的几个星期我还是兴致高涨的,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宅上几个小时。看闲书,做摘抄,写作业,抄笔记,在图书馆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充实的。
我尤其喜欢图书馆里靠窗的那一排座位。窗是透明的玻璃,从里面往外看,可以看到楼下小道上行走的人,远处天空上的不时飞过的几只小鸟,还有抬起头就能看到的青草绿梢。在这样的环境于我而言是无比享受的,一席之座,两种风景,垂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抬头是世间万象各有其好。
但后来,作业不断增多,做题的时间变多,我从图书馆借的书也多为专业书;对学校附近逐渐熟悉,周末泡图书馆也多被参加活动和逛街游玩所替代。
于是,我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去图书馆。或许是时间太少,我要参加活动,要做作业,要学尤克里里,要逛街;又或许是懒惰使然,我忙完了,却不想去图书馆了。
直到昨天,我写完最后一份读书报告。我才发觉,我从图书馆借了四本书来完成读书报告作业,却再也没有去过图书馆。
我想着十四岁的日记,突然觉得自己好对不起时光里的那个小孩。我连写日记和散步都坚持下来了,却偏偏忘记了图书馆。
于是,时隔多日。我带着四本书再一次踏进图书馆,把它们还给图书馆,也把我还给它和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