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电视剧《大江大河》,虽然才追了十几集,但已经被改造成了死忠粉。
本剧以文革结束不久,恢复高考后祖国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为背景,讲述三个小人物的奋斗历程。按理说就是老套的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套路剧本,类似的电视剧不胜枚举,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跟着剧情看着看着,心里就会随着故事里的主人翁的发展,从心底深处渐渐泛起各种莫名的小感动、小心酸,小敬佩交汇在一起,扭成一股向心力将你的注意力紧紧的拴在剧情里,随着故事人物的起起落落跟着揪心,跟着高兴,跟着看透那个年代生活在底层的各种小人物心理变化,跟着主角光环不断闪耀的男主们在心里歌唱党的开放政策。
注重细节的场景氛围
年代剧最大的特色便是能否让你秒入场景,该剧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充满当地与时代特色的大景外,还有对细节的重视。
村子里土墙上因长时间暴晒而褪色的大红字、宋家吃饭时那些边边带红圈的搪瓷盘、老猢狲腹黑性格和家里阴郁黑暗的布景氛围很搭、雷东宝为救老叔组织乡亲们敲锣打鼓的去县里见领导,省城街道的“洋气”与村里的土坯房的简陋形成鲜明的对比、萍萍与东宝结婚后回家吃饭闲谈中,桌子上那种六七十年代的手电筒、小辉上大学后遇到大学宿舍里大叔、二叔、三叔的各种军用背包和背带打包的行李,小辉进入工厂后遇到留着长鬓角、小卷长发、眼带大墨镜、身穿花衬衣、脚甩喇叭裤的大寻;电影院拖家带口抱着小孩去看电影的父母…
无论是剧里的各种大场面还是小细节,或多或少都能让我们在感受时代气息的同时又勾出小时候的记忆,至少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盘子和手电筒也都是剧里那个样子,亲切又熟悉…
淋漓尽致的人物刻画
不知道我是不是各种流量大IP剧看多了,为了满足市场,各种不合逻辑的布景、台词、妆容层出不穷,而且几乎都有一个共性,不是团宠女主就是男主个人英雄主义爆棚,在主角光环的笼罩下,危难时候总会有个大罗金仙或者故事情节神发展,主角们总是能够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伟岸的高达形象进一步在银屏闪闪发光,其他人设不过是为了推进情节的发展而存在,很难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在看《大江大河》的过程中,你都不需要刻意留意,太多的人物太多的细节,莫名其妙就钻到脑子里,想到那个人的名字,其形象瞬间跃然于胸:
贼眉鼠眼、头发又脏又油还秃了三分之一的老猢狲,永远斜眼看人的小眼神挂在那套黑蓝色老干部装束下千年不变,看见领导或是诡计被识破没退路后瞬间卑躬奴颜,求爹爹告奶奶语气软得跟个棉花糖似的;
敦厚老实、黝黑微胖的士根,耿直的性子在小雷家还不上信用社钱而雷东宝还要再借钱迈大步的时候急得攥紧拳头干跺脚,满脸天要塌的严肃神情,我看了都跟着干着急,哈哈哈~
一开始怕惹事不敢发展小雷家的老书记,直到村里开大会才知道,东宝打算分田到户后心甘情愿力挺东宝;知道自己要退休即将失去话事权对东宝心生嫌隙,落寞又暗自生闷气的老小孩;在知道老猢狲参与兔毛收购站自己不放心想亲自看着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毛遂自荐,那种既要面子又要利益的小纠结…老书记打着小算盘又拉不下老脸又可爱的样子,将那种聪明人听得出的话外音,明眼人看得见的内心戏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怀孕后的萍萍和东宝去照相馆拍照,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东宝当着外人的面亲了萍萍一口,萍萍又气又臊的赶紧抱起双肘,把脸埋进去不给人看,那种率真、害羞又带着娇嗔的模样,真的是可爱极了…
还有刻苦认真,书呆子气满满,不给上大学气得把人民日报背一百多遍的小辉;
性格粗犷豪放、敢想敢做,正直仗义男友力爆棚的雷东宝;
结婚前忙着给儿子介绍对象,婚后生气想些不入流、小家子气的招数欺负萍萍但却真心袒护儿子的小老太太东宝娘;
正事儿做不了净想些歪门邪道、拈轻怕重还自尊心强办事不愿求人的四宝,坏不彻底却又磊落不起来,想当领导没魄力又没能力还眼红不服气、傻乎乎好心办坏事差点害了东宝;
… …
太多太多的人物,就不一一详细描述,主角咱就不提了,光是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配角们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因坏事做不绝的蠢笨而感到好笑,再裹搅上恨铁不成钢的气,加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峰回路转,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件小事都扣人心弦。
每个小人物性格里的那种小纠结、小心思、小善良,让你恨不彻底也爱不起来,但我们知道,这就是真实,人性最真实的部分。
饱满丰富的世态勾勒
这部剧的真实不仅仅体现出对那个时代各色小人物的刻画,更反映出了很多带有政治色彩的内容:
官场之间的明争暗斗,让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不公与无奈深入到每个民众的内心;
权利的更迭、话语权的转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和身边人态度的转变;
面对同样的竞争,有人走关系有人凭能力,有人拼背景有人靠势力,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手段的多元化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不管有多少人不屑那些走后门的关系户,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软实力也同样是实力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将视线拉回到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当今社会,软实力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大,贫富差距的加剧带来阶层的固化,当富人逐步垄断教育、医疗、人脉等社会资源后,突破阶层上升渠道的门槛也将越来越高,反过来,固化的阶层又将进一步分化两极,从而进入一个死循环。
剧中的那个时代,改变自己的命运,个人的奋斗依然是重要因素,无论是小辉的刻苦学习,还是东宝的实干精神,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结局都不会太差,而如今的竞争,你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以外,还有金钱和人脉资源,然而,后两者本身就是一条分水岭,甚至是鸿沟!
后记
其实,我也在思考这部剧为什么在众多IP剧中留给我的触动最大,除了花痴本性因为剧中有杨烁、童谣和王凯之外,最本质的原因便在于剧情中有你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代的缩影嵌套了近半个世纪祖孙三代的共同记忆,每个小人物种种细致的心理刻画中隐藏着咱们小老百姓真真实实的想法和变化,那个时代人们遇到的困境与出路,转换到如今,即使时代特色变了但思路却是一样的。
计划经济变成了网络经济,但过上好日子的需求没变;家庭成分的批斗与歧视变了,但自力更生、知识改变命运的事实没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攀比的内容变了,但人情世故和相处之道没变…
主人公身上有着我们的影子,或类似的遭遇,或同样的心理、或相似的言行、亦或活出了咱们想要而不得的生命体验…
我想,正是这些反差和同一性的反复拉扯,代入与跳脱感的相互穿插,让我对该剧除了有情怀,有反思,还有于命运起伏中每个人做出的选择方式与应对方案的思考以及对后期人生的长远影响。
最后,也是我想对大家,更是要自己说的,理性追剧,科学自律,早睡早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