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凤清老师上了《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线索,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口语交际《做手工》,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的能力。语文园地三安排了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单元内容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儿童生活,感受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98532/d3e183b8e8e3904b.png)
作为年轻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见的是对于学生和课标把握不够准确。但是这确实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获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98532/456a9f0302bb6225.png)
这题是课后的第二题,课堂上教师拍照两位同学的作品,但是是通过希沃上传,所以在系统中没有保留下来。教师上传作品前就要先把学生的作品处理好,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尽量只保留需要的信息。教室的大屏其实偏小,如果拍整页课文页面,其实位置较后的学生是无法看清的。而且这题是选择序号,不需要上传学生作品,直接在屏幕上写就可以了。 排序这件事其实不难,但是教师课前预估是难点,所以通过数据的变化很快调整了教学策略,缩短这个环节,进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课后的这题,标序其实是最简单。重要目标是借助关键语句,完成第二步,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借助连接词,进行观点的输出,尝试做到有条理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我有个办法。”这是一个类似“我有个梦想……”的马丁路德式开头。引起听者注意,然后后面的内容都是为了解读这个办法。
课文复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教材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尤为关注复述能力的提升。“在这学期所有的课文中,第一课共有四个位置出现借助支架说一说,来自《小蝌蚪找妈妈》(借助图片说故事)、《曹冲称象》(借助关键语句说过程)、《玲玲的画》(借助心情词语讲故事)《风娃娃》(根据图片和谁在哪里的提示讲故事)。讲故事”(即“复述课文”)这一能力训练点,在二年级教材里频繁出现,且训练角度多样,层次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98532/51691a07f7c846bd.png)
说过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处理方式:1.优生师范,2.同桌互说。会了吗?认真听优生师范,看提示词支架,同桌认真说,认真听,有错提醒。这是老师想象中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学生并不会执行。随着同桌互说,整个班级随即热闹起来;眼见得同学都在复述,且毫无阻碍。教师结束这个环节后,是否就意味着教学达标了?
如果课堂需要更精准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何捷老师在他的关于复述中的文章中说到:不能将优等生的学习结果扩大为班级中所有学生应有的学习结果;更不能用布置任务、发出指令,取代了整个教学。
教师课堂已经补充了表达支架,只需要再补充两个动作:1.给学生时间自己先练一练,充足的练习才是学生能够说好的前提。2.同桌互说后,可以通过继续抽选反馈,多次给学生学习示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