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喜欢写字、思考。
已经写了上百篇文章,很多类型,基本都有一个问题:没什么人看。这就给我带来了一点儿挫败感,因为我也想有人认同。
然后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我是写给别人看的?还是写给自己看的?
我并不奢望于此挣钱,但起码想有人认同。认同我写的东西,认可我的思考结果。
这样来看,我是写给别人看的。
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那没有收到反馈,是不是就是说“我的产品不好?”
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那每次写完的心态都像是交作业,事后自己也不重读,是不是就是说“我自己对这产品也不满意?”、“这是不是不尊重用户?”
02
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思考”,那理解一下“思考”这个概念,字典上它是这么被解释的: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
再进一步理解一下“探索”这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就清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是不是探索?你找到一本好书,这是不是探索?看完书后你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app,这是不是探索?
这些应该都算吧?
好了,既然都算,那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做了什么?你找到好书后会做什么?他会去殖民,你会去阅读又或者分享。
这是什么?
这是行动啊,这是践行啊!
这就要引用下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阅读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是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
我以往进行的过程或许只算得上是一个思考过程,在没有践行的作用下,是不会产生有价值的思考结果的,也不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变化。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然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是正确的?
所以,从上面的角度来看,很多东西我根本并没有搞懂,只是“自以为”懂了,这中间的问题很大。
道理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一些简单朴素的道理,我能真正搞明白了,弄清楚了,并且真的按照它说的去做了,其实就不会差。
所有的知识,在我看到的时候,在我以为理解的时候,本质上它都不属于我。
只有当我真正地、一次又一次地去练习,最后内化成本能时,它才属于你。
写作时你为什么和人聊天会影响思路?开车时却可以很自在的沟通呢?
你看,就是这个道理。
03
我为什么写作?我写什么?我该怎么写?
一个总是胡思乱想,总是有很多奇怪想法的人,应该有很多东西想写的,我就是这样。
读书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写作也一样。就我目前的状态,我更希望学习,自我成长,所以这样看我主要记录自己的学习思考笔记。
写作本身是一个对思考的再整理的过程,如果我可以把一件事儿能够给你讲明白、讲清楚,那说明我确实是真的懂了。
怎么做的问题:
做产品的,就要把产品做好;
做运营的,就要把运营做好;
做媒体的,就要把媒体做好。
至于具体怎么做,你难道不知道嘛?反正也有大把的人在告诉你怎么做,我不多说。
祝好!
祝我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