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佛之前,很多人以为,读经可以解除烦恼。学佛后,才发现,这句话有毛病!
读经不但不能解除烦恼,反倒会让人更加烦躁。
特别是初学者,经文中的每个字都能认识,可连起来什么意思,却不清楚它们是什么。这种感觉就像解一团乱麻,结果越解越乱,最后暴躁弃之。
这几乎是每个学佛人都经历过的,也是很多人刚准备学佛,就放弃的原因之一。
经文是佛陀的教义,这些教义晦涩难懂,特别是初学者,读了一遍也不知道读了什么,更别说自如地运用于生活中,这样便无法发现自己的烦恼,就会越读越烦躁。
因此,并不是一读经,烦恼就会消失。从读经到烦恼消失,中间有个必要的过程—理解佛陀的教义。只有理解后去运用,才能解除烦恼,到达超凡入圣的境界。
那么怎样的读经过程才是如法的?才不会越读越烦躁呢?
昌乐法师说:读经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读诵抄写、理解会意、受用。
第一层次:读诵抄写
这是时间维度上的,诵读抄写经文是功课,要每天不间断地进行。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长期的诵读,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当读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学会用佛陀的事业看待人生,慢慢地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
第二层次:理解佛陀教义
这是思维上的,是一种思维的切换。佛弟子要时时刻刻去想,如何才能将佛陀的经典应用到生活中。
一旦理解了,才能很好地改变自己,让自己跟佛陀一样自在。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要相信经文,相信佛陀是对的;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第三层次,受用,得大自在
这是空间上的应用,将经典的经文放在心中、放在为人处世中,刹那间,可能你就会心领神会。
这种心领神会,是思考佛法如何改变自己?自己怎么做才能像佛陀一样自在?自己为何不能改变?到底是什么拖累了自己……通过不断地思考这些节点,尝试切入佛法智慧,不断地理解会意后,最终找到真正的法义。
学习佛法,非朝夕就能开悟。真正的开悟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在思考后无时无刻在空间上应用,才能真正通过佛陀的智慧破除烦恼,到达大自在的境界。阿弥陀佛。
申明: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打开微信,搜索“塔下禅修”,每天早上7点,为你推送系统佛学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