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智谋不及诸葛亮,却靠一件“法宝”取得最后胜利。
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对活冤家,死对头。虽说他们都是棋逢高手,一等一的军事天才,但明眼人一望可知,论军事才能,诸葛亮还是胜司马懿一筹的?
北伐之初,诸葛亮就巧使反间计,让曹睿罢了司马懿的军权,还差点要了司马懿的小命。
此后六次兵出祁山,诸葛亮智取三城,骂死王朗,弹琴退司马,斗阵辱仲达,火烧上方谷。木牛流马运粮草,陇上妆神夺小麦,木门道射死张郃……这一系列军事谋略,如行云流水,炉火纯青,使司马懿少有还手之力,活活被吊打的节奏。
可是从大的战略角度,我们却难说诸葛亮是胜利者――恰恰相反,司马懿不仅完成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目标,而且凭借他深沟高垒,避敌不战的方法耗死诸葛亮,笑到了最后。
为了激司马懿出战,诸葛亮也是办法想尽。司马懿北原兵败,头盔落到蜀将廖化手中,诸葛亮就令魏延挑着头盔,到魏寨前辱骂挑战。司马懿的儿子和手下将领们忿怒难忍,纷纷请战。司马懿笑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
诸葛亮无奈,只得又派人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嘲笑他像个女人一样不敢出门。
司马懿并不上当,反而当众穿起女装,哈哈大笑。
随后司马懿又探问诸葛亮的工作及身体情况,那个蹩脚的使者竟然透露说:“丞相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饭量很少。”司马懿回头对众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诸葛亮听了使者的回报,只能叹息说:“彼深知我也!”
司马懿知道蜀国实力耗不过魏国,知道诸葛亮年命不久,更难得的是,他还深知自己绝非诸葛亮的军事对手。
知己知彼的司马懿采取了“守拙”策略,避战自保,执行了一条在旁人看来很屈辱的“驼鸟战略”。扬长避短,不计一时之得失,忍辱负重,但求最后之胜局,这岂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