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求生记的第4篇文章原创: 本叨品牌求生记
本叨说两句
1、 一家公司酷不酷来自于基因,由内至外,由上至下,由开始到最后。一家企业服务公司竟然有粉丝,非常优秀了。
2、 Butterfield说过,销售是不可能有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有的,招聘/管理/辞退他们都太麻烦了。公司第一靠口碑,因为这是最好的方法,大概会永远继续下去;第二最优选择是付费广告,因为灵活,而且想停就停。不过,到了2016年3月他承认公司还是在招聘销售人员的,但他认为的最佳途径依然是口碑与付费广告。
3、纽约时报全版广告。1981年,苹果就对IBM这么干过,2012年,Snapchat也对Facebook干过。传统媒体渐渐失去媒体属性,具有的是因其影响力带来的事件属性。
全篇四部分:
2009-2013: Glitch死亡,Slack诞生
2014-2016: 正式发布,快速增长
2016-2018: 成为主流,打造Bot生态系统
未来,Slack将走向何方?
关于2014年到2015年的明星增长表现,有一个理由几乎一直被忽视:Slack不只是开发了一个强势的产品,他们同样围绕这个产品打造了一个强势的品牌。Slack进展非常顺利,产品的成功当然跟功能有关,但有趣这方面同样不容小看。
一开始,Slack只是想创造一个跟传统邮件或IRC不一样的体验。准确地说,Slack生动、富于色彩和美感的交互界面把它跟竞争对手比如微软那些乏味、功能性十足的产品显著区隔开来。在产品体验之外,Slack的设计师希望给用户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视觉体验。
Slack怎么工作,怎么看,怎么感觉都打破了传统观点对于公司沟通工具的定义。Slack的界面生动有趣,和那些传统工具最中意的无趣的灰色和蓝色完全不同。用户不止可以发送文本信息,Slack对表情的支持大受欢迎。使用Slack是一件有趣的事,这一点哪怕最好的邮件用户想都不敢想。Slack的品牌标志,格子标签图标,映射了这款工具的社交敏感性,并且为Slack品牌的其他表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解途径。
Slack的命令式口号“Be Less Busy”,完美捕捉了品牌的精髓。即使这口号只是一个厚着脸皮对工作时吊儿郎当这个主意的赞同,但同时又能作为一个主动动词以及品牌自身意义的延伸。Slack的独特品牌既充当着主要视觉识别要素,同样也为进一步提升参与度而服务。如果使用Slack是有趣的,人们更有可能持续使用它。
Slack不只是一个强大的团队沟通工具——它很酷。
“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多用户爱上一个公司级的软件平台。邮件变少了,生活真是美好多了。”—— John Doerr, Kleiner Perkins
然而,审美和表情并不足以维持Slack野心勃勃的增长。Slack成功吸引了很多新用户,但就像很多商业研究发现,把这些用户留下来比只是吸引他们过来要难多了。
Slack采用了两种有效方式提高用户留存。
第一是依据上瘾模型,鼓励用户增加对Slack的投入。用户每采取一个行动,都对产品有了更多的投入。每发一条信息,上传一份文件,每分享一张图片,都让用户更认可Slack。正是因为如此,2000条信息发送量才成为Slack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逐渐深入的用户认可,加上间歇式的同事间社会认同,Slack变得越来越让人上瘾,显著提升了留存率。
第二种方式是Slack通过避免付费计划包含限制性高级功能提升留存。和其他公司沟通工具不同,Slack的免费版和付费版几乎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只在索引和搜索信息的数量和团队能连接的集成方式数量。
绝大部分Slack的功能对免费用户开放,这让中小团队对试用这款产品明显更感兴趣,而Slack并不昂贵的付费层级让从免费升级到付费从成本考虑几乎毫无压力。
2015年,Slack已经估值30亿美元。超过75万日活用户,其中20万为付费用户。这款产品甚至培养出了粉丝群体,对一款公司沟通工具来说简直闻所未闻。Slack现在要做的是从时髦、小众的软件产品转变成为主流的公司办公室文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Slack必须成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
2016-2018: 成为主流,打造Bot生态系统
2016年,Slack不仅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软件品类(至少大部分用户都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做出一款取悦了用户的产品,因此位居这个新兴市场的第一线。然而,Butterfield团队意识到,即使是一款超级棒的产品也只能带你走这么远。人人都爱Slack。当人们爱什么,他们就复制什么。
意识到市场饱和是不可避免的,Slack思考除了单纯靠用户数量增长还有什么其他的增长方式。有点嘲讽的是,如果要允许用户创造个性化bot聊天机器人,它将要回到web 1.0时期的根本上去,就像IRC在90年代做的一样。
bot之于Slack ,大概相当于小程序之于微信在2014年对外发布没多久,Slack就初次试验了bot。Butterfield发现自己需要一个记笔记以便之后回顾的功能,于是写了个程序,把笔记在只有自己可以进入的私人频道里以信息的形式发送。这个程序后来就变成了Slackbot——Slack最受欢迎和最广泛使用的功能之一。他后来说Slackbot的灵感来自于Glitch里面的宠物石设定,一个友好,给玩家带来提示,教他们怎么进一步探寻,为Glitch游戏世界导航的一个非玩家人物角色。
事后证明,从产品到平台的转变对Slack来说是无可避免的一步。然而,2016年,通过接入自动bot机器人把Slack变成一个平台的想法是一个明显高风险的主张。一方面,Slack给了用户能力把Slack变得更加可扩展。另一方面,这个尝试依赖人们或者公司把新的产品整合或者建设在Slack基础上——这将超出Slack的可控范围。
尽管有风险,Slack在它的app和bot生态系统上下了重注。公司的Slack基金——由Slack和一些公司主要投资人共同成立的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8000万美元来鼓励新的bots、apps和Slack集成系统的开发。
2016: 3月份,Slack引入了语音通话。4月份,Slack获得由ThriveCapital领投的2亿美元F轮融资。9月份,Slack在福布斯Cloud100榜单排名第一。10月份,Slack与IBM合作把机器学习超级电脑Watson的认知处理应用到Slack的协同工具和bot机器人上,包括Slackbot。12月份,Slack推出视频聊天。
2017: 1月份,Slack推出ThreadedMessaging(完整且包含群组的讯息交流过程),这个期待以久的功能让搜索和不同频道间交流更加方便。9月份,Slack拿到软银领投的2.5亿美元G轮融资。当月,Slack宣布对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提供本地支持。不久以后,Slack引入跨公司沟通,又是一个大受欢迎的功能。
2018: 至今,风投融资总额已经达7.9亿美元,估值超过50亿美元。Slack任命老员工AllenShim为首位CFO。
在2016年3月推出语音通话功能之前,Slack早就成为公司发电站了。然而,尽管新功能的引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Slack的确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比如Atlassian的HipChat 和微软的Microsoft Teams不断加剧的压力。4月份,Slack获得由ThriveCapital领投的2亿美元F轮融资。这让Slack的融资总额达到惊人的5.4亿美元,估值达到28亿美元。
跟以前一样,我们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稳固我们的领先市场地位。我们一直在实行我们野心勃勃的增长计划。——Stewart Butterfield
Slack看起来势不可挡。在E轮和F轮融资之间,用户量就已经增长了3.5倍。2016年4月份,Slack已经有270万日活用户,80万付费用户和430名员工。渐渐地,更大的团队开始使用Slack进行大部分内部沟通,包括全球商业智能发行商Dow Jones,美国联邦航空局和美国国务院。年底,Slack推出视频聊天功能。
然而,尽管已经实现了明星般增长,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粉丝。在核心功能打造上,Slack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信息如何多线程处理的就有太多值得期待。2017年1月,推出Threaded Messaging(跟帖式对话信息,完整且包含群组的讯息交流过程)这一特性之前,定位历史信息可不像现在这么直观。
如果用户没有创建一个Post(Slack为跟帖式对话取的旧名字),在这之后他们再也操作不了了。这意味着要找到历史信息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还要发表评论了。即使现在,Slack仍然缺乏一些用户知道也热爱的特性。在跟帖式对话里,大部分命令行指令仍然无法支持,你也无法在回复里添加图片(虽然你可以用表情。。。)。这不光是让人恼火的问题,对依赖截屏的团队如客服,或者依赖代码片段的团队,这是非常致命的缺点。
在2016年到2017年,Slack很多举动不是在不断推出受期待的产品功能,它必须保持市场主导地位。像skype这种竞争对手算不得什么认真的威胁,但公司不能允许竞争对手危及自己的增长。
2016年在《纽约时报》打了全版广告欢迎微软进入市场——致敬1981年苹果嘲讽IBM的广告——就是Slack品牌发声的最佳例证,但这同时也表明了Slack并不像有些人可能想象的那样刀枪不入。
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当天发的twitter,哈哈Slack不可思议的增长2017年依然在持续,9月的时候到达顶峰,又拿了一笔令人震惊的G轮融资——软银投资2.5亿美元。同月,Slack Slack宣布对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提供语言支持,在英语语言区之外进一步扩大了潜在市场。
然而,对Slack而言,2017年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推出跨公司沟通功能,不同公司的用户也可以加入同一个频道。第一次,Slack用户不但可以跟他们自己团队的人沟通,也可以跟其他公司的朋友聊天了。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一功能用处有限,但作为社交网络功能来说,非常受欢迎。
2018年2月,Slack任命了第一任CFO——Allen Shim,公司工作最长时间的员工之一。Shim的CFO任命是可以预测的,因为这非常必要。在Shim升职为CFO时,Slack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融资总额达到8亿美元,超过600万日活用户,超过5万付费团队,每月经常性收入达到2亿美元。
“所有的变化都体现在结果中,我们已经准备好利用前方的大好机会。我们希望长期可持续为我们不断增长的全球用户服务,提升Allen作为CFO是让这一切发生的重要一步。”——Stewart Butterfield
考虑到现在的各项数据情况,问题不在于Slack是否打算IPO,而是什么时候。作为一款公司级应用产品,Slack已经实现了几乎难以想象的成功,但它最大的挑战依然是除了已有付费计划之外的盈利。这也是为什么Slack从产品转向平台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Slack已经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增长,但是创造一个基于bots机器人、apps和核心产品之上集成系统的生态,是更加巧妙的一步。这让Slack除了核心产品之外,有了更多盈利空间。
未来,Slack将走向何方?
在真正实现了飞速发展后,Slack仍然有很多选择。未来,Slack将走向何方?
专注于App复兴。
Slack最令人兴奋的API应用之一是正在开发中的访问货币系统,将让用户能把app和整个团队或工作区域的所有集成体系连接起来,而不止是个人。App关键数据在筒仓里并不是独立的,当数据使用者离开团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权限冲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Slack现有功能的合理延伸,有可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
另外一项令人兴奋的开发项目是,Slack正探寻在现有工作区域内团队可以如何进入app并进行交互。Slack正在研究一个新的app子菜单,能让用户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学习app是怎么使用的。这有着极大的潜力,因为团队可以不用离开Slack 就能高效创建整套学习资料包教别人怎么使用app。
更多bots,更多AI,更多智能。
Slack最近在旧金山举办了首届开发者大会。整个会议的核心是apps,强调了Slack围绕apps和集成系统进一步建立生态体系的决心,但Slack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上的投资更加明确地揭示了它的未来计划。
Slack聘用了Google前产品经理Noah Weiss,在2016年初就开始做AI项目。从那时候开始,Weiss团队一直在努力整合更多AI功能到Slack里,尤其是通知和更新的智能过滤。更多的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数据,基于Weiss称之为“工作图谱”的概念,Slack希望AI能帮助用户从噪音里分辨出信号。
和Google的知识图谱相似,Slack的工作图谱分析组织内的Slack用户如何与他人互动,群组之间的讨论大部分发生在哪里,什么主题是最重要的。Weiss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出一个AI驱动的bots机器人,像一个虚拟助手一样智能,帮助用户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最小化不重要的闲聊。看起来Slack未来将会持续开发和整合新的bot机器人和AI技术。
专注于公司重构。
2017年,Slack发布了它的企业网格。从Capital One到IBM,许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在使用Slack的企业网格。但是,如果Slack希望维持对微软或者Facebook这些咄咄逼人的对手的竞争优势,它不能躺在荣誉上睡大觉。
因此,按照逻辑Slack将会一直开发它的现有公司解决方案,包括专门合规产品的范围,比如为健康组织开发的HIPAA 产品。Slack已经有很多新的公司功能正在筹备阶段,包括新的安全和管理控制,渠道管理功能以及即将推出的“联合办公区域”。
你也许有兴趣
77%财富100强在用的Slack,从-1到99的最全十年历程(上)
每天叫醒我们的
不是闹钟
是求生欲啊
作者:本叨
微信公众号:本叨品牌求生记
ID:bendao221
关注品牌/公司/个人从0到1,挣扎求生的大小事,国内外案例一视同仁,研究增长,发现生存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