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早起洗漱、照照镜子、打扮一番,早饭后就去上班了。之后,在一天繁忙紧张的工作里, 大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观察着他人的言行,几乎很少直接地 “看到”自己了。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规范,也都是借助他/她人的评价来调整的。
人们常常用录音机来录下自己的声音,想听听自己发声的效果。有时你会怀疑,”这是我自己的声音吗?” 而旁听者说: ”是呀!” 可你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为什么呢?
对旁听者来说,听到的声音都是你发声通过空气震颤传播到他/她的耳里的;而你平时听到的自己声音是通过空气和头骨来传至你大脑里的。在放你的录音时,你听到自己的声音,与旁听者一样,都只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对你自己来说,录音里的声音和你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
那么,视觉方面又是怎样的呢?有两位同事曾做过一个小实验:
被试是13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实验是让他/她们到一个事先布置好的房间里看电视。在这个房间里,放着十把小椅子,用录像机来记录整个房间的活动。实验开始了,小朋友们“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抢座位。毕竟人多座位少,最后还是有三个小朋友没有座位,而这些活动都被录下来了。节目开始了,播放的内容恰恰是刚刚小朋友们争抢座位的情形。在屏幕上看到自己行为,很多小朋友感到很不好意思、羞愧,有的脸都红了,还有的甚至都不再直视屏幕。实验又做了一次,还是这些小朋友。他/她们再次被邀请到房间里看电视。可是这一次,小朋友表现和第一次实验完全不同。他们不再吵吵嚷嚷地拥挤着走进房间,而是相对有序地走进房间、相互礼让地将座位给给别人坐,以致后来还有两把椅子还空着。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常常是借助别人的言语说教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这个别人可能是父母兄长、老师同学、或者是同事朋友。但是,极少有机会自己“看到”自己本人的行为。别人告诉你的和你自己亲眼看到的,你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如若你有机会观察到你的行为时,你可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这种强烈的震撼感来源于你自己价值观念和你个人现实行为不符合的冲击,因为,你的现实行为“违背”了你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恰恰是你每日评价他/她人的标准。常见例子有:喜欢评价他/她人素质低下(如大声讲话,掏耳朵,挖鼻孔,随地吐痰,等等),而自己看不到自己有时也有这种素质不高的表现,或许只是多少程度不同而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灯下黑”现象,在中国文化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人这种行为的一种提醒。其实,生活在社会里,你在评价他/她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所评价的对象。
从这个实验也可以看出,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这种自我观察,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老师家长每日“喋喋不休”的说教,也说明了一个内因改变自身行为的例子。实际上,儿童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教给、培养孩子一种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观察、自我评判的能力,让孩子在内心里建立一种正确的自我认识, 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对成人来说,孩子更加简单纯真,他/她往往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作为老师或家长,当你指出儿童的错误时,他/她常常会“倔强”反驳,说:“你也是这样做的。” 显然,这种以“双重标准”对孩子的批评是无力的。“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