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鄄儒生】五位七品官员

【长鄄儒生】五位七品官员

作者: 长鄄马氏 | 来源:发表于2020-12-09 04:39 被阅读0次

    马一鹰/文

    J、正七品:

    马子俊(四世):祖籍长鄄。马添麒房、马文彬第四子。明朝时期的文林郎(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说“行政级别”一样;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处级干部)。

    马荣登:字时庸。例授文林郎。

    马祖勲(十五世):字业成。因军功保举把总(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在明代属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

    马永长(十八世):字祥发。把总(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在明代属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

    K、从七品:

    马宗良(十四世):马才东房、马荣宪次子。字熊谦,号建望。出生于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升入京师国子监学习(国学生) [4] ,诰授徵仕郎(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二十三阶,正八品下,宋废;金再置,从八品上;元升从七品;明改称徵仕郎,为从七品升授之阶;清亦称徵仕郎,从七品)。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5]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18年马远平主编、印刷的《长鄄马氏族谱 · 第六次修谱首卷》

    [2]

    以上前辈资料来源于1948年《马氏五修族谱》中的“历代名宦”。由马添麒后裔、岩口双石马家马忠毕提供,其祖上世代管理族事,目前仍保存有家族相关资料、族谱30多本。

    补充资料

    [3]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4]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5]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鄄儒生】五位七品官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uc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