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站在青蛙的角度,有错吗?
当然没有。因为它只是据实说话。
那它就对吗?
当然不对。因为它说法的根基本身就错了。
世界本不那么小,但因为自身受限,世界于是变得那么小,这才是我们阅读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时应该警醒的。
我们是受限的。
从来如此,一直如此,所谓的自由只是因为还未曾触碰到界限而已。
如此,我们或许就可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心态,怎么做都是错,做多错多?还是闲得只开剩下嚼舌根?
站到不同的位置,似乎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全部,就像从来那只从来没出过水井的青蛙,它怎么可能打破天不过天口大的认知边界?
中国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好像还有跟着说阅人无数不如贵人指路。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但别忘了,还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很重要,你得有慧根。
慧根?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你读书也好,行路也好,阅人也好,如果自己虚不受补,有用吗?
就拿读书来说,如果我们真的会读书,这世界有什么地方去不到?什么样的老师找不到?会读书的人,会把书读薄,去芜存菁,汲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后又会把书读厚,不断地应用所用的知识,在应用中不停滞自己的理解、生发、升华,然后再把书读薄读厚,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知识(思想思维)体系。
这点在当下各式读书活动火热可以看见,甚至于形成了一个细分领域就是明显的例证。
说到这里,只要把那井里的青蛙拎出来,放到一个大水塘里,它看到天空,还需要讲什么天比那井口大多了?!让它和大水塘里那些青蛙们拉拉呱,还不颠覆它过往的认知?
万物受限。
这是事实。
我们人类在探索世界,就我们所在的地球,曾有夜郎自大,天圆地方之说,直到今天依然还有无数的未知。
……
我们必须要持开放的心态去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与周边的人事物联结。
此时是,彼时非?
或者彼时是,此时非?
不少见吧?
所以,我们会慨叹:不是我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太快!
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呢?
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在你我有生之年绝对不会有错。
由此会发生些什么呢?
就像今天,我出去玩耍,看到河两旁边的柳树,东边的柳树几乎都已黄叶,而西岸的一棵大柳树依然青色如夏,柳条依依低垂拂水,同样的品种,差距怎么那么大?我看到都有些思绪飘摇:会不会是那大柳树成精了?!哈哈……
其中最大的原因一定与太阳有关。
……
找到致变的因子,刻意的强化,或削弱,或者我们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譬如说,读书,做事,做人,……去做一些针对性的有效的动作,变好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不是不能改变,只有你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改变,“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种认知,一种推动变的认知。
年龄?
学历?
身体?
……
一切的一切,其实根本上就是一种认知,而认知是可以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