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坚持分享第2009天 20220907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大自然是有创意的!感叹大自然的创意,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带着满满的好心情,和草叶上的露珠打过招呼,我走进教室,开启今天的日历。

9月6日晚上布置作业,第1项把课文读三遍,第2项做字卡。
今天早晨早读时间,让孩子把课文再复习几遍,拿出字卡,再读读生字。今天第1节是本篇课文的第1课时。
让孩子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学的15个生字。翟欣怡和李欣妍这两个孩子一替一个领“圈”。之所以这样设计,我想是在总体速度上有一个引领。之后,我们然后画出生字带出的词。
昨天我领着大家说一个字画出这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比如生字是“塘”,我让孩子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池塘”。
今天,在昨天的基础上,我让孩子尝试自己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时间给每个孩子,明显的发现孩子们的速度参差不齐。
我从讲台上走到孩子们身边,看每个孩子的速度,同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部分孩子不知道什么叫词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学生的老师是学生。对于这一点我确信无疑。请已经画好的孩子展示。小丁读一遍,有同学马上举手,原来他漏了两个词。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同时提醒没有跟上的孩子补上去……
看似简单的画词,大概用了将近10分钟。简单的事情做起来时,不是我们想象的简单。因为我们不是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我们以为简单的事情,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给孩子学习的速度,接纳孩子的现有速度,从最简单处做起,才会走向风起云涌。
接下来让孩子说出本篇课文出现的生字中印象最深的字和它的生字朋友。
曹玉林说出“坏”,很多同学找到了这个字的出处,并读出这样一段文字: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当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的时候,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令你欣喜的一幕上面,就是实证。“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这4组词语出现在课后作业中。它们在课文中非常有特色,是动宾短语,属于孩子积累词语的很好范例。什么是重点?重点到底从哪里来?当然要从孩子的感觉来。孩子们对好词好句,天生具有极强的敏感力,孩子们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是真的。
“奔”,这个字的学习很有画面感。孩子把与它有关的其他走路动作拉出来——走和跑。到底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不一样的形态呢?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摆动胳膊,幅度有大有小;他们抬起双脚,速度时快时慢,步伐时大时小。
看孩子们用动作区别与脚有关的这三个动词,我随着他们的变化,突然间想到了本课生字“变”。这个字来自于文中的“我”的特点,这个字也概括出了孩子们在学习中的灵活性。
我发现在学习中,孩子们是最有创意的。宽松的环境是创意的引线。
我大大肯定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创意和灵活性之后,我把黑边铁从桌面上拿起,左手不时转动,孩子们发现,随着我的转动,他们看到的黑板贴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让他们猜我表演的是书中的哪个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变!还等什么呢?这个字就在课后要写的字表中,接下来让孩子描字写字就顺理成章了。
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会激发老师的创意,在这个过程里真的是教学相长啊。
认了字,写了字,接下来把字词送到课文里,同桌互相陪伴读第1遍左边的同学先读第1段,第2遍右边的同学读第1段。对方读的时候要用心听——能听出对方读错的地方,并再让对方读,对方读对的孩子,我们会把掌声送给他,并为他拍照。
下课铃声响了,当确认这个环节的过程性和效果的时候,很多孩子得到了掌声并和我合影留念。
课堂上是老师在教,更是孩子们之间在互相学习。老师不分大小,老师就在身边。处处留心皆学问。留心处成长处,也是孩子们的成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