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说这件事,可是养过儿子的人,大抵有跟我相似的苦楚,说出来也许可以舒缓内心的焦虑,也可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就当锻炼一下文笔吧!
回城的路上,儿子坐在后座跟他姐姐嘟囔着,“刚开始打就被爸爸把手机夺了,肯定扣分了”。我心说这儿子太不孝顺了,没看见他妈妈难受得厉害吗?光顾打游戏,不想父母的感受,养儿如此不如无,回去可要和他说道说道。
儿子十三岁,六年级,快上初中了,迷上玩游戏。小时候说他还听,大了反而光说不顶用了,非要来硬的。我知道这样不好,要不是他妈妈难受,急着回城吃药,我也不会把手机从他手里抢了。
所以我一路担心着,我算是把儿子得罪了,看他的表情,似乎要和我磕到底了。他不理我我还说道有啥用呢?软的不起作用,硬的伤害亲情,我感觉自己好无助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他妈妈的说法都是惯的,可是我也没感觉哪里惯啊?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不是说给就给,看电视玩手机都有所控制,不会放任不管。家务劳动也让他参加,走亲访友也带着他。
可能有时容易妥协吧!看到他不吃不喝不动的时候,心里就没底了,于是达成协议,答应了他说的事。比如答应他作业完成后看会电视,玩会手机。
这次特殊情况,他妈妈这几天血压低,老是头晕。我们在老家吃了晚饭,准备回城,孩子拿起他爷爷的手机玩了起来,于是发生了上面说的一幕。
其实我知道,孩子也不一定是不懂事,他平时都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在妈妈跟前说道个没完,挺粘人挺可爱的。可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说了几次还不听,非逼得我用强制手段。
回城里后,他还老撅着嘴。我这时候找他说话,肯定会遭闭门羹,可是今天不解决这事又怕留下后遗症。我只能想迂回对策了。
茶几上的棋牌引起了我的注意,儿子爱下军旗我是知道的。我就大声说道:谁来跟我下一盘棋啊,我觉得近几日棋艺大增,想来验证一下。儿子不动声色继续看自己的电视。
“没人跟我下吗?那欣欣(女儿名)来陪老爸下吧!”女儿有自己的事,但还是过来准备排兵布阵。(还是女儿乖巧)
女儿刚开始学下军旗,不一会损失几员大将。儿子从我们的口音里觉察出姐姐危险,但还是故作镇定,只用余光瞥着我们这边。
第一盘棋毫无悬念,我大获全胜。女儿垂头丧气的样子,太让人同情了。我们第二盘已经布阵完毕。不知何时儿子的座位离我们近多了。我感觉此招有效,便张罗着儿子观战。
儿子虽然没理我,但还是坐到了姐姐身边。一看这阵势,是要联合对抗我了。我故意把军长送上去,等他的炸弹来炸。听到儿子女儿胜利欢呼的时候,我心说这军长牺牲的值得啊!
便下棋边说话,儿子的抵触情绪就像战火纷飞后的硝烟在慢慢飘散。我感觉时机成熟,就问儿子对我抢他手机的感受。儿子刚开始不好意思,后来忸怩着身子,长吁一口气,“啊呀,知道了,以后不这样了!”
我也吁了一口气。儿子站起来快跟我一般高了,虽然力气没我大,但再过几年也说不定了,如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还用强制手段,我恐怕不一定能抢过他。
当然抢过抢不过倒是小时,情感上的互相伤害可是再也无法弥合了。看来育儿无小事,时刻需谨慎啊!各位朋友还有什么高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