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起义军风起云涌,刘邦在战争的漩涡中漂泊流转,最终一统天下,开创大汉王朝!与他差不多同时起义的项羽,在攻城略地的征伐中为灭掉酷秦的残暴统治,立下赫赫战功,可却与一统天下绝缘。刘项历来被对比着看待。从世俗的成功学看,称帝的刘邦成功了,自刎的项羽失败了,可是喜欢项羽的人却似乎多于喜欢刘邦的人。刘邦给人的印象居多是奸诈、无赖。可是细细思来,由酒徒变身皇帝,让身份华丽转身,刘邦自有其可取之处。
平定天下,登上帝王的宝座后,刘邦也曾让群臣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臣子“与天下同利”的观点,刘邦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赞同,他自己总结的经验是“能用贤才”。是的,刘邦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知人善用。张良、萧何、郦食其、袁生、郑忠、韩信、樊哙、郦商、彭越、黥布、陈平……刘邦手下高手如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文武双全者亦有之。刘邦与秦军与项羽多次交锋,失败居多,可是刘邦总能反败为胜、绝地逢生,得益于他任用这些人才。进攻咸阳的征途中,宛地攻不下,刘邦想放弃攻宛,直接进军咸阳。张良劝谏,如此,可能腹背受敌,要先攻下宛再进军咸阳,一则解除后顾之忧,二则削弱秦的实例同时壮大刘军威势。果不其然,刘邦拿下宛、善待宛降军之后,“引兵西,无不下者”,实力大增,连败秦军,顺利先达到咸阳。取得了“王”咸阳的政治资本。虽然,此时刘邦实力不能与项羽抗衡,不得不听从项羽的安排,但是刘邦已赢得了众多民心,为其后来反攻项羽夯实了政治基础。对比之下的项羽,谋士只有一范增,还不能信之用之。与刘邦对峙之下,陈平一个小小的离间计,他就逼走了范增,让自己成为孤单的霸王,遇事只能凭感觉做决策。与刘邦的交战中,步步损兵失地,最终身陷垓下。细数刘邦的成功,往往是及时采纳他人的意见建议。与秦军高阳之战,采纳郦食其的谋略,“袭陈留,得秦积粟”。被项羽明封暗罚到王巴蜀汉中,刘邦本欲前往汉中,途听韩信计策,明烧栈道,暗渡陈仓,给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拿下十多座城池。大大削弱了项羽的实力,大大增加了最终战胜项羽的砝码。袁生、郑忠等人的计策,刘邦一一采纳,最终逼得项羽节节败退,不得已自刎乌江,刘邦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大胜利。
刘邦有其知人善用的一面,也有其善权谋多机变的一面。这一面助他取得了成功,也让他是掉了后来人的喜欢。项羽拿刘邦的老爹做人质,刘邦竟然说出“我们本是共同反秦的兄弟,那么我的老爹,也是你的老爹,你如果杀掉你的老爹,那么也要分一杯羹给我”,这无赖的混账逻辑,这危境下的机变,让人恶心。可是,这也是权谋,虽是落了骂名,却也保护了他的老爹,凭借逻辑取胜了项羽。再看看刘邦取胜的战役,不是巧取就是诈得,凭借真枪实刀杀伐而得的屈指可数。攻宛是“走而夜还,更旗帜”;破武关是“袭”;得蓝田是“张疑兵,旗帜”;败章邯是“袭”;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竟然“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甲”,让将军纪信“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得以逃脱;打败项羽,也是靠的计谋,让韩信、九江王布、彭越与项羽斗争,他坐收渔翁之利。刘邦把权谋真的用到了极致,他与项羽都用“取代秦始皇”的伟大志向,项羽凭借自己的孔武之力,刘邦凭借的是自己的脑壳。好酒,赊酒,然后给老板数倍的酒钱,老板就说常常看见刘邦醉酒后身上有龙;藏匿起来,让老婆孩子找到他,老婆宣称根据云气找到的;斩杀一条白蛇,把这条白蛇说成是白帝,把自己神话成赤帝;让不知所终的老父说自己是皇帝的面相:诸多的大造声势,为他登基皇位做好了舆论宣传。不得不说,刘邦的伟大志向,配备了长远的眼光、海水般的心机。
若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无疑是英雄;若以人品论英雄,刘邦乃无赖。可是无赖能成功,也有其成功的经验和道理。如果想取得很大很大的成功,刘邦的成功学还是要学一学的。不过,我是庄子的信徒,我只是看看,我是一个无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