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開復大叔的《人工智能》& 寫在柯潔對戰 AlphaGo 之際
火的使用,延展了人的牙齒 & 消化系統;刀劍、槓桿的發明,延展了人的胳膊;車輪的發明,延展了人的腿腳;互聯網的發明,延展了人的記憶、眼界⋯⋯
技術的發展,似乎在不斷延展人的各項機能。「直到那一天,人們回想起巨人的恐怖⋯⋯」,直到深度學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我們突然發現:在人類各項機能不斷得到延展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物化,淪為系統的組件。
汽車的出現,讓人類長出一雙鋼鐵的雙腿。可當出現司機這一職業,人類卻淪為了運輸系統的接口。因為出色的「迅速捕捉環境中的危險」的能力,而被系統完美嵌入的一個重要組件。人類從沒想過,有什麼能替代人類這項如此出眾的能力。是的,腿腳也沒想過,輪子這麼醜陋的物件何以能跟它競爭。
人類造出越來越複雜的系統。回頭一看,那些生長的系統已經開始擠佔人類作為黏合劑的空間了。
現在,是時候反省人在系統中的作用 & 被替換的可能了。《人類簡史》認為:人類稱霸地球的力量根源並非工具,而是共通的信念。這種信念是如何轉換為人類社會超強的適應力的?也許是社會分工,或者說是人類個體的特化。這種優勢能否延續到人工智能時代?
說到統一步調,人類自是不及機器。但論及適應環境,那機器尚不具備反手能力。因為,機器沒有生存危機。
死亡,也許是自然母親留給人類的最後武器了吧。
人們恐懼人工智能,因為它們的「智慧」完全不能嫁接到人類的智慧樹之上。這正是人工智能研究努力的方向,讓機器自己去「提取知識的結構」。人工智能對「智能」的定義應該與人類無異:都是對未來做出預測,並根據環境情況進而調節。
其實,人類並不必要過於懼怕。人工智能只是應對複雜系統的工具。
人工智能之神並不是突然降臨的,只是近兩年邁進了實用的門檻。目前,機器學習也還只侵入到那些反饋明確、邊界清晰、大量重複的領域。反饋明確,意味著學習成本低;邊界清晰,意味著需要考慮的要素有限;大量重複,意味著數據多到夠機器去學習。但這就足以威懾眾多領域了。
開復大叔提出了一條「五分鐘原則」(如果某個領域內的決策可以在五分鐘內完成,那麼其從業人員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我的理解是,那些可以通過訓練轉化為肌肉記憶的行業大多會被取代(除了體育競技)。
我則喜歡用「從業人員的可替換程度」來判斷:如果阿貓阿狗都能幹這行,那麼它裏被人工智能取代也就不遠了。比如:司機。
由此可以推斷:
-
與機器打交道的職業終將回歸機器(比如司機、收銀員)。這部分從業人員只是充當了系統的接口(比如收銀員只是客戶 & 商家之間的遞錢的一隻手)。
-
與規則打交道的職業也終將被機器取代(比如銀行櫃員、政府辦事員)。而且取代的方式可能不會是去模擬原有流程,而是以行業之外的方式出現(比如銀行櫃員竟然被電子支付打壓了)。甚至低端的產品設計、包裝也可能被取代,因為低端設計者只是將頂級設計作品的表現形式賦予一般產品而已。既然繪畫風格都能被學習了,你懂的。
-
而,與人打交道、數據量過少(意味著學習成本過高)、參變量過多的職業會被保留下來(比如藝術匠人、娛樂節目主持人)。
總的來說,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到來。以後爸媽告誡孩子好好讀書的口號可能變成這樣「不好好讀,就像隔壁小王那樣天天被政府養著看綜藝」。
試想下,這種日子也不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