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孙华斌
【打卡书籍】《大地中国》韩茂莉著
【打卡章节】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的世界与中国
【阅读用时】30分钟
这是我第三次参与读书打卡。第一次是参与中国教育报闫老师领读的《乡土中国》,历时16天完成;第二次是我自己组织一些朋友和学生创建的“书香撷趣共读群”,坚持了31天,完成两期阅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希望这一次能多坚持一段时间,虽然好像现在更忙了。
韩教授是历史地理学界的大咖,她将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类。第一,大地上原本就有的,如山地、河流、湖泊、沙漠、冰川等;第二,由人类创造的地理景观,城市、聚落、道路、工矿、农田等;第三类,在人类对于山川地貌应用中产生的地理,落在大地上却并无清楚的标识,政治、军事地理均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四,通过人类自身行为而构成的地理现象,最为典型的是社会地理、文化地理。
文章的开篇就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人类放弃劳动代价较小的采集、渔猎为主的利用型经济转向劳动代价较大的栽培、驯养为主的生产型经济是来自外界压力导致的自然资源失去索取的保证,由此出现了很多假说,如人口压力说、气候变化说、竞争宴享说等。
接着指出大自然的赏赐越欠缺,人类越需要通过劳动,通过技术探索与发明创造,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农业起源中心不在雨量充沛、绿野青山的西欧、中欧等地,而是在西亚与北非、中国和自墨西哥至南美安第斯山区这些干旱的大河流域与美洲高原。而北纬40°以北,从大西洋沿岸一路向东至乌拉尔山西麓因其资源禀赋很好,摘采、猎获得食物不但能够满足生存,还赋予了他们强壮的体魄,因此长期处于蒙昧状态,被视为“蛮族”。但也正是有这些因素作为基础,在他们接受文明后迅速摆脱蒙昧、步入文明,且成为强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1038/54cd9c0f234c6355.jpg)
“农业的初起步之地并非自然环境最优之处,由此而发散并走向世界的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亦是全世界人类繁衍的根本,并由此揭开了文明的帷幕。生存之本与文明之光,成就了历史舞台上的宏基伟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