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今晚去了一个饭局,是他的伙计们。
突然觉得,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饭局了,感觉没有共同语言,思维也不在一个层面上,毫无营养的饭局真的太浪费时间了。
我并没有任何自视甚高的意思,但人到中年以后,越来越不在乎这样的应酬,只想跟能聊到一起的人聊,把时间浪费在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
灌个水,明天来补!
阅读哲学的提示
在读任何哲学作品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要找出作者隐藏起来、并未言明的假设。
一个哲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比其他人解说得更透彻。
伟大的哲学家在他的作品背后,都有自己设定的中心思想与原则。他可能会清楚地写在这本书里,也可能保留起来在下一本书里再说明白,还可能永远都不会明讲,但是在每一本书里都有点到。
柏拉图的中心思想原则:
有关哲学主题的对话,可能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
亚里士多德:
他所有的作品中,所谈论的问题都是彼此相关的。幸福并不在追求自我完美或自我改进的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品质。
一个幸福的人,是体现了生命的完整,而且一生都保持这种完整的人。
康德:
被认为是批判的哲学,将“批判主义”与“教条主义”作了比较。
他所谓的“教条主义”,就是认为只要凭着思考,用不着考虑本身的局限性,人类的知性就可以掌握最重要的真理。
康德的看法是:人类的第一要务就是严格地检查并评估心智的资源与力量。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人类心智的局限性。
从哲学作品中找出中心思想,可能需要花上许多年的时间,阅读很多书,反复阅读才能找到。
虽然找出中心思想很困难,但不建议去阅读一些关于哲学家生活或观察点的书,自己找到的原则,会比其他人的观点还更有价值。
找到作者的中心思想的原则以后,你就会想要看作者怎能将这样的概念在整本书中贯彻到底。
但其实,哲学家也会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你要判断他所说的两个想法中哪一个是真的——她在前面说的原则,还是最后没有从原则中推导出来的结论?或许你会决定两者都不可信。
阅读哲学作品的有些特点 和哲学与科学的差异有关。(这里的哲学只是理论作品,如形而上学的论述或关于自然哲学的书)
哲学问题是要解说事物的本质,而不像科学作品要描述事物的本质。
哲学问题不只关注现象之间的来联系,更要追寻潜藏在其中的最终原因与条件,要有清楚的论述与分析,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哲学家跟科学家一样,有一些专门的术语,但他们表达思想的词句通常来自于日常用语,只是用在很特殊的意义上。
读者如果总是把一个熟悉的字看作一般意义,整本书会变得胡说八道且毫无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