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班级有个惯例,正式上课之前有个五分钟的课前演讲,这一届学生坚持了快三年了。我从来不限定讲的内容,讲的人随心所欲,天南地北,讲什么都行,最开始只是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锻炼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刚开始,孩子们上来特别紧张,有的左顾右盼,有的抓耳搔腮,有的手脚抖动得厉害,有的背好了稿子,讲了三句话,怎么也想不出下句,憋得满脸通红慌慌张张跑下去,有的照着稿子念,声如蚊蝄,几不可闻……不管大家表现如何,只要勇敢地上台了,我们一定会用最热情的方式去欣赏他们,去赞美他们,有时是用手比划着“送花”,一朵花,二朵花,三朵花,送给你;有时是“某某,你真棒,你真棒,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有时是用双手敲打自己的前胸后伸出大拇指,边做边大声唱:“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后面还带上一段用不同节奏鼓掌的“爱的鼓励”……
这一套鼓励孩子们的“小把戏”是几年前我作为慈济的志工去台湾花莲培训时带回来的,当时觉得这是逗小学生的一套,我们高中生根本不需要,可用了才知道,孩子们有多喜欢,原来不管年龄大小,骨子里对“欣赏、鼓励”的渴求永远不会变……
高一和高二时孩子们空闲时间多,往往还会有许多可爱的小创意,从送花到送西瓜、南瓜,什么都有,有时带上孩子们的昵称,慢慢,课堂气氛越来越好,不管是哪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不管答得如何,大家都会友善的鼓掌,不管我表扬谁,哪怕是因为那个孩子表现突出多次表扬,孩子们也会送上真诚的掌声,不复以前用“嘘声”喝倒彩。孩子们胆子越来越大,侃侃而谈,再也没有人带稿子上去念了,他们那被捆绑的表达终于慢慢开放了,终于有点理解我一直提倡的“用灵魂,鲜活去感受,去表达”是什么意思了……我现在开始梳理这一切,才慢慢理解透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如果不能理解精神内核,恐怕是无法真正传递吧……慢慢慢慢,这项活动居然变成了我们的一块精神自留地,我们师生达成了只有我们才特有的精神默契。
我也不知道这样一项不起限的小小的坚持,会给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更带来精神上的发酵……
有一天,有个女生用PPT将一直以来的课前演讲作了一个全面回顾,我没想到她把重点放在了我的身上,她重点描述了我在听他们演讲时的的表情、动作,以及我的点评,将我的点评用“知识渊博,走心”来赞美,还带领全班对我进行了“爱的鼓励”!面对着台下那一双双闪亮的眼睛和热情的双手,我的泪水一下子流下来……
去年元旦全校文艺晚会,我和另两位同事报了个古典舞《梅花泪》,想着上台玩玩吧,修了一段时间,越来越不太注重外在评论,心越来越不受束缚,想着哪怕上露丑,娱乐大家也没关系。可没想到我在后台候场时,我的几个学生特别上去给我竖大拇指“爱的鼓励”,其实看着下面黑鸦鸦的人头我真有点怯场了,原因是这支舞我没学,是自学的,同事们练了半年,我只练了二周。孩子们的鼓励让我的心暖暖的,回到了当下,不着急了。上台正式表演的时候,音乐还没响起,可我两个班的学生不知在谁的带领下,用响彻云霄的呐声,掌声,给了我独特的“爱的鼓励”。我凝神在音乐和动作上,中途确实忘了动作,没慌,反正完成了,那如潮般的掌声再一次将我淹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