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创作者徽章了。

是一种无比奇妙的心情:
很激动吗,似乎没有,从申请到批复时间太长,以至于感觉好像失了灵;
很坦然吗,倒说不上,目前公开的1.7w字都不是轻轻松松写就,不觉得这个称号得之坦然;
很鼓舞吗,也不是,来简书的目的就是做自己,写自己,有没有称号总归是会继续坚持的。
那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我翻了翻在简书发的第一篇文,刚好是4.18,也就是一个月零一天前。
那时的我,说:
“我年华正好,却似是青春已逝。”
现在看来,只觉得矫情地有点过分。甚至还把这份矫情传递给了75个读者……
嗨,罪过。
但幸好这样的丧气青春语录就此打住。自己开始尝试写小说。
那阵子感动于抗疫的白衣天使们,于是趁着五一的闲暇,写了一篇相关的文章。虽不能真正助力,却也聊以慰藉。
没想到炸出了声响。
很多前辈和老师评论:“致敬英雄。”我甚至收到了进简书以来首次的文章赠贝。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关于写作的奇妙的感觉。和今天拿到徽章后的心情如此相似。那就是——
责任。Responsibility.
很容易就想起陪伴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鲁迅先生。他说要以笔为枪,他说弄文学要坚韧认真。跳脱出个人的无病呻吟,他将写作化成了一项革命时期的大事业,在国人对前进的方向迷茫之时,他用一篇篇以血泪写就的文章点亮了中国人的精神道路。
这是一个写作者最高的使命,也是一个写作者生来该有的伟大情怀。
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吧。生活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对责任的敏感度似乎天生不强。简书又不是什么顶级科学期刊,大家对文字的包容度更是无比宽泛。
可是这不代表就是对的。
近来时常去几个优秀的专题遛遛,欣赏观摩每天的推文。和首页推荐的那些不知所云的文字相比,很有感触。
真正的好文字,绝不会仅仅从个人的狭隘出发。更不会以耸人听闻的内容做噱头。哪怕我们不再有必要成为“鲁迅”,但这也是对笔下文字最基本的要求。
写到这里,我会问自己:
“你说的这份责任,究竟代表着什么?”
而内心有个坚定不移的声音:
“真挚、诚恳、真实又动人。即使做不了大师,但至少对得起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