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47349/e37d6614518842e8.jpg)
哥白尼原则(The Copernican principle),是物理学和哲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它的定义是:没有一个观测者有特别的位置。意思是说,我们在观察一个事物时所处的位置并不特殊,是这个事物生命周期里很普通的一个时间点。
由哥白尼原则,又衍生出哥特的预测公式:无论你观察什么,都有95%的把握,一个事物的未来寿命介于它实际年龄的1/39至39倍之间。
最初看到这个公式,一向并不怎么关心时事的我,还是忍不住算了一下国家命运……(略)
然后,又给自己算了一下,还有老母亲。几天后发现这样预测人的寿命很不科学,毕竟,不管是一生中的哪个时间点,这都是相对特殊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人类生命的经验值,得到预测结果。
我们还是换一个事物来预测一下吧。
纸的重要用途之一,是记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东汉时期(公元前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以公元前105年计始至今也已2123年,1/39是54.44年,39倍则是82797年,即纸未来的存在时间,在54.44年至82797年之间。
虽然,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存储、无纸化阅读、无纸化考试甚至无纸化社会等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大缩减了纸张的使用,但是,做为古老的文化艺术,书法、绘画却是以纸张为载体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令人无法想象没有了纸,她的美妙如何展现。
纸不仅仅作为字、画的载体,还用于包装、票证、装饰装修……最重要的用途,是印刷成散发着墨香的书籍。
我很享受把书捧在手里阅读的感觉,幸好,我未来的生命里不用担心没有书读。
书香幽幽,尚能浸淫其中,何其幸也。
网友评论
另外关于蔡伦造纸也有不同的说法,西方学者认为,现代印刷术是从古腾堡开始的,所以,关于纸质书的存在时间,可能算多了。也就是说纸质书可能撑不过在54.44年。
无论哪种情况,且珍惜手头书,如同珍惜眼前人。
这篇作业写到后面应该再展开一下的,只是想不出怎么说,从心里不想真有那么一天不再出版纸质书籍——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这样的时代还会产生以前那样的文物吗?
知识贫乏限制了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