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除了给熟知的亲友同事送书,也有一部分书送给了几个素未谋面的简友。
淘汰下来的书有的崭新崭新;有的没有破损但是泛黄,很有年代感;有的破损比较严重,这样的书大都是我和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买的,也有一部分是先生从书摊儿上淘来的,有些是原来就破了的,有些是后来毕业时托运途中损坏的。
虽然这些书要送人了,我却不愿意让她们就这样破破烂烂、灰头土脸地去见新的主人。就像要打发即将出嫁的女儿,我得给她们打扮打扮,收拾清爽了再送出门去。这也是对新主人的尊重。
送给简友的书首先是除尘。用吸尘器给所有要寄往远方的书除尘,把每本书四周各吸一遍,一边吸一边拍打,好让尘土跑出来。
接下来便是用干净毛巾把每本书的正反面和四周擦一遍。
最后是修补,修补破损了的书。
家里没有胶水,附近也没有文具店可买,怎么办?想起小时候贴对联糊窗花,都是自己用面粉打浆糊。
说干就干。抓了一把面粉,兑上凉水,搅匀后倒入锅内,边加热边搅动,看到颜色发青就说明浆糊打好了。
美中不足的是,浆糊太稀了,黏劲儿不足,那就再加点面粉搅搅。出锅后用手指沾了一点试试,还是不够黏。突然灵光一闪,给浆糊里加点生鸡蛋清会不会好一点儿?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生活小窍门儿,鸡蛋清与什么什么混合可以修补破铁锅,那个什么什么我忘了,鸡蛋清倒是牢牢地记住了。
待浆糊稍凉,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动手修补那些破书了。
修补的第一本书就是下图中张道真编写的《实用英语语法》。粘了好几遍总是粘不牢靠,就想了个固定的办法,从一本不要的讲义上撕下颜色相近的封皮,裁下来两小块,分别涂上浆糊,封在书脊的上下两端,然后在上面压上厚重的几本书。待到浆糊彻底干透再看,竟然平平展展,因了那两块补丁,倒显出一份个性来。
对这本书的修补,我是比较满意的,但心里也惴惴不安,担心她的新主人不喜欢。
未修补前的《实用英语语法》 修补后的《实用英语语法》在我专心修补书的时候,总有一丝丝的香气幽幽袭来,非常怡人的味道,不是墨香,也不是从浆糊散发出来的,面粉和鸡蛋清没有气味。
扒开书页,鼻子凑近使劲闻,才能闻到淡淡的墨香味儿,但不是隔一段距离闻到的那个香味。
这香味到底来自哪里呢?难道是我灵魂的香气吗?我不禁自我多情地想到。所以这些书是沾染了我灵魂的香气,才有这样好闻的味道吗?我简直要为自己的异想天开陶醉了。
妄想归妄想,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我把这些有年代感的书挨个儿闻了个遍,她们发出的味道都一样,有股淡淡的巧克力味儿。又闻了几本崭新的书,没有什么味儿。这就奇怪了,怎么旧书有巧克力味儿,而新书却没有呢?
随手拿起一本旧书,书皮上有褐色的污渍和斑点。这些污渍和斑点是怎么来的?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思绪就像一台电影放映机,将记忆的片段往回倒,定格在搬新家之前。
那时,家里的书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都放在自己打制的两个书柜里,外表精美的新书置于上面带玻璃柜门的架子上,平淡朴实的旧书置于下面不通透的橱柜里,里面除了书,还搁置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二十年前,先生远渡重洋,去中方援建的苏丹喀土穆炼厂工作。每次探家,他都要在法兰克福机场或迪拜机场的免税店给女儿买几罐她最喜欢吃的瑞士巧克力。
要是不加限制,这几罐巧克力就会被女儿两三天内吃的精光。所以,每次除了给她留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被先生和我藏起来,衣柜,书柜,碗柜就成了经常藏巧克力的地方。
奇怪的是,我藏的巧克力总会被女儿找到,等我发现时,只剩下空的巧克力罐和包装纸,而先生藏起来的很难被她发现。
由此推断,书橱里曾被先生藏过巧克力,因为暑天太热,巧克力融化,封闭的书橱里所有的藏书便有了好闻的巧克力味道,而放在巧克力旁边的书籍自然留下了融化的巧克力汁渍。
多年前不经意间的一桩往事,竟然让我的家成了“书香门第”。而这一次,因为清理书柜,许多带有巧克力香味的书又会将这好闻的香气带给更多的人。
书香问候新的主人!
补记
今天下午给三位简友的书全部通过京东快递发出了,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