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分钟左右完成了当自我来敲门的检视阅读。
时间完成上还好。
这本书,挺大的。颜色有些灰暗,图案设计上,和书名都给人一种套路书的感觉。下意识就不想读。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看到副标题“构建意识大脑”以及关于作者的研究领域还有背面的上架指导“心理学”,我意识到这本书应该是原理的书,不容易懂。
不论是书名还是书的主题,这种很抽象的概念,我完全都没有感觉。无所谓好奇或者不好奇。
扫了好几眼背面的推荐语,看不懂。但是注意到这六个人居然还有搞经济管理的,大提琴演奏家。这倒是让我蛮好奇的。倒是永澄老师一语点破:是什么结合点让这些人都在这里。有必要找找。
看了下目录分为四部分,题目很简单,但是各部分是啥关系,也没看出来。
简单了解了下推荐序(居然没有作者的序),没提到关于本书的事,大体感觉是关于作者的一些历史。我一带而过,永澄老师对这里却是做了重点,这个就是水平的差距吧。
通过译者后记,可以了解到一些信息,本书通过识别意识的生理基础,搭建意识的框架,摸索意识的结构,论证意识的作用原理。
到现在为止,只是知道本书是关于意识的,作者是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做阐述。这都是些啥意思,我也不明白。不过本书到底是怎么个结构,还是对本书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看目录时,直觉上第一部分的“起源”可能会有涉及。
按耐不住心里的迫切,快速找了下。果然。
这个流程就是这样子滴:大脑构建了心智,心智产生了意识,我们要如何反抗。
以前的我,总是关注结论。过程、原理什么的,我觉得没必要了解。
现在我明白,方法千千万,万万千,根源却只有一个。明白了原理,剩下的就是实践、总结、发现、改变。
没有好奇,没有兴奋,有的是理性,有必要弄明白。
我打8分。
共有11章,考虑到难度,用14天时间。
安排的前期读,起到降维打击的作用。
没想到,永澄老师估算了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放在最后,因为太难,先读简单的,有个了解,有助于后面读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