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人的朋友圈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晒”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了美食,晒;看了美景,晒;养了好娃,晒;得了个奖,晒;生了个气,晒。总之,只要你想晒一切都可晒,朋友圈成了最好的晾晒场。
想来古人可没这便利,不是想晒就好晒,晒起来有一些不方便。但先师大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古人开发的朋友圈在墙壁、崖壁、扇面、巾帕、酒桌等等,当然最好的是文字落在一页便签纸或成书留传,不管什么方式总能留下文人墨客的佳作供后人品味。
陆游应是幸运的吧,当年在沈园墙壁上留下的朋友圈不仅是最该看的人看到了,而且还和了一首。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因此而郁郁而终,应该不是陆游发朋友圈的初衷吧。陆游晚年则每年春上往沈园凭吊唐婉,也算是对自己乱发朋友圈的忏悔吧。
论古人的朋友圈
苏轼老先生更是直接以壁为题了,游庐山后被庐山的奇特险峻所倾服,终究还是忍不住在西林寺墙壁上写下了富含哲理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当年苏家弟兄二人赴京应试途径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后来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过渑池,忆及弟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老先生在离开黄州的送行宴上,还在歌伎披肩上即兴应求题诗曰:
东坡五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沉寂多年的李琪搭上了时代名人的顺风车,借此朋友圈扬名也许是现代蹭热度的鼻祖吧。
读来令人心静舒缓的应是常建的题诗吧,唐人的富足、宽容、从容由《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可见一斑。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大唐盛世滋养的人们以胖为美,也许是当时社会安定、人们衣食无忧、心宽也就体胖,胖人多了看着习惯了自然也就以胖为美了。人们休闲时光多了,诗人就来到破山寺,千古名篇自然涌出。
最可惜的也许是宋江吧。《水浒传》中写道: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故事可信可不信,倒也是个用墙壁抒发感情的例子,主人公命运由此而改变。
感谢墙壁、山崖、手帕、扇面、桌面、纸笺为我们承载传留了诗词经典。也不禁惋惜古人的佳作又有多少遗失了呢?也许诗人们再毫爽些大喝一声:店家,取纸笔来。文字落于纸上应是能留存更多一些经典吧。
今天有了简书方便思想交流,真是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