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读金锁记,从前只是看了一个故事,现在是更深刻领悟了这个主题。小说通过对曹七巧的描写深刻地展现了社会变革时期残存的封建思想和钱财的欲望对人的腐蚀。曹七巧即最小说中最大的受害者。
小说的社会背景是革命军“造反”、“换朝代”,是辛亥革命后不久,许多封建观念为人所固守,一直延伸到三十年之后的上海。而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个浮华的洋场社会”。小说也被打上了着中西方文化的双重烙印。例如小说的出现了不少现代社会的事物,汽车、霓虹灯、邮差,然而环境却总是描写得古朴优雅的。
婚姻媒定,父母包办,无法自由恋爱,于是曹七巧成为曹家追求财富和攀附关系的牺牲品。宗法制度虽在瓦解,但人们思想里的落后观念还在支撑着家族制度,大家族等级森严,曹七巧出身较差,丈夫一生残疾,于是家庭地位低,饱受冷眼。封建妇道和伦理纲常则强迫着曹七巧不得改嫁,无法满足自身情欲,长期压抑自己的性情。分家后,熬出头的不易和金钱的诱惑更促使她愈加吝啬、多疑,变得尖酸刻薄。她赶走季泽、赶走侄子,还向校长索讨学费,又给女儿裹脚,取笑儿媳,甚至带着儿女一起吸鸦片,借此摧毁了儿女的幸福和爱情。她最终长成病态的心,沉迷病态的恶习。从青春活跃到最后是这样扭曲颓废,但曹七巧这个人物给人的印象比起可恨,却更令人可悲,可怜。
不止是以曹七巧的变化的过程展示拜金主义对人的毒害,长安、长白、芝寿、绢姑娘、世舫,这些人物都是活在这样的上海的受害人,作者用他们的悲剧更侧面突出了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她对于财富的扭曲的欲望正是她给自己打下的枷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