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课堂里》一翻开,便深深陷进去。李老师经历的那些课堂,历历在目,仿佛他听过我的课,当面给我评课一般真切、生动,温暖,深入,处处都是智慧流淌。课堂深深深几许,六字真言入心里。
李老师的对课堂深入的洞察,六字真言,实、长、清、细、深、融,字字切中肯綮,李老师的思考深在哪里?
一,深在善于发现真问题
李老师讲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很真实的说出了小组学习合作存在的问题。形式化,表演化,模式化,平庸化,低效化。这些问题我早就感觉到了,我想我的同事们肯定也有这种感受。但大家不知道怎么样去突破。李老师不仅发现小组合作的症结所在,还给出很恳切的建议。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有单独的个人的学习时间,分享时,特别要注意集体的声音,代替个人的思考。不要只关注合作学习,而忽视了自主学习。因为归根到底通过合作也是为了拓宽个人的思维。让每个人听到不同的声音,带着丰沛的收获,更高效的去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因为题的难易而不同。如果问题简单同桌讨论推敲就可以完成。对复杂的,开放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强的问题,小组的学习更有价值。对李老师的这个发现和建议,我深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与李老师是共鸣的,因为他说出了我思我想。小组学习中李老师还提了一点,特别好,我感觉一线的教师能用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要分工明确,谁主持,谁记录,谁代表小组发言,谁来补台,进行补充发言?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方式,但没有说透这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李老师点透了,有了分工才有了责任,有了责任才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就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对小组合作,充满无比的期待。
李老师发现真问题,有恰切的真办法,和办法后面的意义。让我看到普普通通的小组合作,对学生内在的成长原来如此之大。
二,深在思考问题的周全性。
在跨学科融合这一块,李老师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让我对跨学课由模糊变得清晰,知道跨学科的价值所在。他说如果把科学的探究比作大象,不同的学科以各自的方式来摸象,它们分别摸到的,只是鼻子,肚子,腿,尾巴,没有一个学科能够完整的摸到一头大象的全部。这是我听到的,对跨学科最精妙,最形象的解释。因为没有一个学科能够穷尽整个宇宙的真相和规律。所以教育发展到现在,跨学科被提上了日程。以前专业技术人才,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就能独挡一面。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代替了很多工种。作为人有一种技术本领,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生活。我们的孩子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前沿知识,学会新的技能就是对未来孩子们的负责任,这也是师德的一种体现。李老师跳出来看教育,看到跨学科对未来孩子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高瞻远瞩,也是一种思虑周全。
说到五育并举时,他讲了一句话,五育不宜面面俱到。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把五育融在课堂里。现在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际上,过去我们的现状是: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每一句都戳在了教育的痛点上。因为对教育真挚的热爱,所以才会看到教育只抓学习成绩 而拨乱雅正。这是对教育的深情,更有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清醒看见,周全思虑。
三,深在关注每一个人成长的智慧、悲悯。
李老师讲到实,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获得最大的收益。一节好课的标准,是要求尖子生、学困生、中等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长进。这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我想每一个面对课堂的老师,都渴望达到这种高境界。但现实往往是,就低不就高。这也是我们面对课堂的一个困境。那李老师关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成长,这一点让我看到李老师的悲悯和期待。
对于丰实的课,是有预设,并且真正落地的课。这对我来说就是好课。但李老师提到更高级的要求是。课堂有动态生成,无法用预设和包裹来替代生成。这一点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抓住课堂的机锋,与学生互动,就会有智慧火花闪现,自然流现惊艳了课堂,滋养老师。这样的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这是活在课堂里最幸福的体验。但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能抓住课堂上闪现的这个机会。并能更高质量的带领。
李老师的六言真言,处处都展现出真心,真话,真情,真策略,真方法。六字真言,提炼精妙。没有在课堂上的深耕深思,哪来清香扑鼻的六字提炼。我知道,我与李老师的六字真言课堂还很遥远。但跟着一群有情怀的人一起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通过阅读不断靠近,心里欢喜自在。因为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
课堂深深深几许,六字真言在心里。
网友评论